(為了看音樂劇演出做的一點功課,算是腦補演出內容以外的部分吧)
1949年民主政體的國家成立環太平洋公約組織
1955年以社會主義為主的國家組成華沙公約組織,不一樣的政治形態在越南擴張,美軍大量入駐南越,南北關係趨於惡化。
1960年,槍聲響起,要殺死的並不是眼前的敵人,而是不一樣的政治主張,膚色、年齡、身份並不重要,唯有與我想法一致的人能活著。
1961年同為民主政體的南韓(大韓民國)跟隨著美國的腳步,加入了戰局,有誰會想要死在異鄉呢?
這些士兵是為了什麼而打呢?
殺死再多的人,能夠殺死「仇恨」嗎?
1966年,有一個年輕人,嗯,雖然他現在已經不是年輕人了,不過當時他正值該當兵的年紀
跟其他同年齡的人一樣,他本來也不想要上戰場去,但是到1969年為止,他共有兩次赴越南作戰的經驗,在茂密的叢林中,隨時都會被突如其來的砲火突襲,上一秒對話的戰友,下一秒他很可能已經無法再呼吸,前一刻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下一刻就在背後射殺自己,炎熱的天氣傳染病與惡劣的衛生環境,當時就是如此的險惡。
年輕人思考了許多關於生死的問題,以及人類根本的問題,刀槍是無法達成和平的,唯有想法能夠醫治人的內心,從越南戰場順利存活下來後,他便致力於傳揚所體認到的教導,今天有五十幾個國家數萬人依循著這個教導來生活,他也每天遵守著在戰場的約定:只要我活著,我就會持續傳揚這真理到底
——
我
「實踐勝於言語」
身體弱小都可被了解
眼雖小這世界那世界
都可看穿
手和腳像鋼鐵般
在我一生中使用措措有餘
以此身軀
為我
為家庭
為民族
為世界
為天宙
毫無遺憾地奔跑使用
靈感的詩–我
作者:鄭明析
愛與和平
這是多麼大的真諦
對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對啊,相當期待當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