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前就收到教授的來信,希望我下學期去跟一家公司合作,一週兩天包含星期六(兩天沒有連在一起,且上整天班),雖然是希望我考慮看看,但似乎完全找不到拒絕的立足點,因為這個研究題目碩一就只有我一個人。苦思良久一個年假,禱告中不斷地說出自己的擔心:「擔心的部分是如果參與實習,本來想選的研究所課就被擋掉,且課程正好就是跟實驗室研究相關的內容,假日的話則是擔心沒辦法回台南。」
開學後鼓起勇氣跟老師約了面談,稍微想了幾個轉圜的方案,進去吱吱嗚嗚地跟教授解釋:「雖然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可以跟業界合作,但總覺得時間上的切割有點不太方便。」
想不到老師相當開門見山地跟我講他的想法,教授自己也是教會裡頭聖歌隊詩班的負責人:「假日工作這點,我自己是不太能接受啦。如果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了,為什麼假日一定要被綁在公司呢?另外你應該也在教會有不少服事吧?」
我沒想到教授這麼直接提起信仰的話題,因為我自己蠻害怕提起這個部分,因為處理不好好像就是利用共同的信仰在耍特權。接著老師又提了其他的考量,我發現老師真的很縝密地思考這件事情:「我覺得現在真的不是最好的時機,雖然跟業界合作很好,但是總不能就這樣一直陷入在工作裡頭,畢竟……。」
馬太福音16章26節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客觀地來說,教授覺得學生不應該太急著進入職場賺錢,如果想要有份好的收入,那乾脆先去工作再進修就好了,學期間還是要專注在課業以及研究上,理論夠扎實才能應付變化快速的趨勢,不然一直追著錢跑,發展終究會遇到界限。另外對方老闆是個性直接、嚴格的人,老師覺得不應該貿然答應,不知道這一句答應,得要背負多少的義務、責任,要更多的討論才行。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跟老師面談之後才發現,原來一股腦往前亂衝的人是我才對,很感謝有這樣的老師,在研究所的時間中不僅在學術上給予我指導,也讓我看見身為一個信仰人如何在生活的崗位上待人處事而不失其中心。
讓我對於早晨聽到禱告相關的教導產生共鳴,有時候覺得每件事情產生了拉扯,但如果提升想法的層次,就會發現有旨意的路,不論辛苦、輕鬆,因為這是通往聖三位唯一的路,要毫無迷戀地走上去才行。
“禱告不深入時,會產生好幾個想法、看到好幾條路,但若深入地禱告,就只會產生一個想法,也只會看見一條路、看見能通往三位的路。"
Embed from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