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得到了不小的衝擊,跟教授報告了最近的研究近況,教授提起跟別的單位合作的計畫好像有點失聯了。
實驗室主要是協助資料的分析,對方主要負責專題的研究,但是對方遲遲沒有回饋任何消息。
那時自己隨口提起:「老師,十二月初的時候,對方的助理還有跟我聯絡耶,有幫忙處理一些資料給她。」
本來心想,老師應該會覺得自己蠻積極的去接洽的吧,畢竟是九月才由我接手這個合作案的。
想不到老師反而很生氣,語氣有點悲憤地說:「你不准自己去聯絡,對方也沒有提供你助理費,你為什麼要花時間趕東西給他呢?都已經這麼忙了,怎麼還這麼輕易答應對方呢?」
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是蠻震驚的,畢竟在研究室中,常會覺得教授就像主管一樣,能多做一點就盡量讓學生去做。但老師反而站在像父母的立場,對於自己的徒勞感到不捨。讓自己反思了許久,縱使全力以赴去做,但若只是帶著自己想法的水準,做得再多也沒有益處。有時覺得是舉手之勞,所以就順著對方的話去做,但因為沒有充分溝通的關係,做是做了,但因為水準不高的關係,最後貢獻相當有限。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鄭明析牧師最近常跟我說要以主為頭,就連教授也看著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捨,甚至說出:「你太忙了,把事情分給學弟吧!」這樣的話。那麼度過人生的時候,聖三位是不是也對於自己做出錯誤的決策感到惋惜呢?
一個人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終究面臨的問題是:「擁有一樣的時間,我的青春、我的人生該優先投資在什麼的事情上呢?」
馬太福音16章26節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馬太福音6章33節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選擇伴隨著犧牲,對於做出抉擇時常感到猶豫不決,但 神讓人在不該去做的方面被阻擋,引導人走上該走的路,成長之後猛然回首,才發現,原來:「阻擋也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