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四隻猴子的勾心鬥角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有四隻猴子的隊伍,大猴子走在最前面,負責吩咐大家今天要去哪裡採集食物、規劃在何處要搭建屬於他們的聚落。四隻猴子行動時,總是按照次序,由大猴子走在最前面,其餘依序跟上。為了勘查四周的狀況,他們爬上大樹,環顧四圍的狀況。但實際上,只有大猴子站在最高處來觀察,第二隻猴子攀在大猴子下面,抬起頭來,只看見大猴子的屁股而已。
一次二猴子跟三猴子說:「我覺得大猴子很糟糕耶,他的屁股好髒,每次看都感到噁心。有這樣的老大,坦白說,我感到有些丟臉。」三猴子說:「噢,是這樣子嗎。」三猴子很敷衍地回應二猴子。

後來三猴子跑去跟小猴子說:「你知道嗎?大猴子、二猴子的屁股很髒耶,特別是那個二猴子,明明自己的屁股也沒好到哪裡去,還有資格在那邊說嘴,真讓人討厭。」
小猴子:「有這種事嗎?我以前沒注意耶。」小猴子邊說,另一隻手也摸了摸自己的屁股。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
反思:
一個團隊的運作是否和諧,成員間是否有良好的互動扮演了很重要的因素。縱使相較於競爭對手有更好的資源、能力,還是會因著眾人的歧見,導致決策者難以推動策略。在故事中,小猴子如果是團隊的新成員、基層的員工,很可能腦中會產生厭惡與唾棄的想法,他該如何行動嗎?會不會在內心嘀嘀咕咕、冷眼看著高層間的內鬥呢。每個人對於自己所處的團隊、部門、企業,從四隻猴子的故事中應該都可以看到一些縮影。

那麼你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的觀點是:「屁股很髒,是可以被解決的呢?還是只是一種人格特質呢?」
如果人人自我反省、互相砥礪,這是最理想的方法。
但是,會不會其實那只是一種「人格特質」,因為個性不同所產生的磨合呢?
對於團隊的決策好壞完全無關,純粹是下位者對於上位者的一種不合理的期待、幻想,理想破滅時伴隨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的負面效應。
例如:美女不會放屁;帥哥沒有鼻毛、耳屎。

首先,看待問題時,必須要帶著正確的角度來解讀,其次在這個基礎上去思考解決與應對的方法。
上位者能否允許下位者說出良心的建言、四隻猴子中是否有任何一隻願意優先地改變自己,都是在故事中可以思辨的地方。

閱讀聖經的時候,覺得耶和華 神很了不起的地方是,比起看著別人的缺點,更是使用人的優點、特長去盡使命。我們自己上教會也是如此,大家都是在修造個性、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過度地意識別人的缺點,即使在聖三位的攝理園中,還是會勾心鬥角、惡性競爭。
聖三位也是看著每個人的優點,如此使用他,並在過程中循循善誘,讓人自發性地發現自己的錯誤,進一步改正。我在信仰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劣根性,及至痛下決心改正為止,真的不得不在禱告中,向聖三位告白:「想不到聖三位能夠忍受如此惡劣的我啊,並且了解我的個性來教導啊。」
攝理台北陽明大學北投區
「四隻猴子」只是一個比喻的故事,並沒有標準答案,如果你也正陷入故事中猴子的情境中時,不妨試著將自己的狀況套入在猴子的身上,並思考:

「你,會怎麼做呢?吱吱~吱~吱~」

延伸閱讀:感謝神,我生病了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