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很難想像我也曾被稱為「大路痴」,實際上路痴分成兩種,一種是缺乏方向感、一種是自信不足的人。
我屬於後者,所以長大後精明能幹的外表,似乎遮掩了我自信不足的這個事實。
因為沒自信,常常在找路的時候,心想:「真的是這樣嗎?」「好像不是這個樣子。」
如果有人報路、指引方向:「往前第三個路口左轉。」
我可能會在第二個路口產生懷疑:「真的是朝這個方向走嗎?」
在有了智慧型手機,導航功能越來越強大後,對於導航軟體的依賴幾乎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也許只是在市區沒拜訪過的餐廳,開在時常通勤的位置上,仍然會忍不住拿地圖出來查一查、確認一下。特別是最近google地圖還新增了機車導航的選項,可以避開一些高架橋,或是提醒不要走在內側快車道上。
延伸閱讀:google推出機車導航
不過因為通勤的關係,我每週週末,必須花費單程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往返高雄與台南。
前兩次戰戰兢兢地檢查著導航,騎一段路就在路口停下來,再次檢查手機中的導航。後來才突然驚醒,全國的道路系統花了這麼多時間設計,以前司機、業務,他們沒有導航,要如何南征北討去做生意呢?
雖然導航很方便,但是應該要學習道路系統的原則,這樣以後去別的地點,也可以依靠路標來抵達目的地。
台灣西海岸,道路系統蠻單純的,看是要往北、往南,此外一路上可能會因為一些鄉鎮的劃分,必須要左轉、右轉,之後繼朝著設定的方向前進。如果專心地注意路標,好處是騎車的時候人會蠻專注的,留意里程變化、指標的方向,同時也可以享受騎乘的樂趣。
科技很便利,所以人們容易滿足於馬上可以使用的東西,並且對此感到便利。
人其實很難透過「便利」得到真正地滿足,也不是悠哉、休閒地生活,就會對人生感到滿意。
更重要的是,如果學習之後去挑戰,做到的時候就會產生成就感、滿足感。
空有駕駛技術,而不知道該朝向何處前進的人,如果好好學習、研究。
最終,能自己摸索、抵達目的地的話,所有的自卑、膽怯,都會一掃而空。
這樣做的關係,如今我終於能擺脫路痴的名號了。
照片皆是臺17線沿途拍下的,其過白天、中午、黃昏、黑夜,雖然有時會感到疲憊,不過也因為努力去做的關係,感受到:「我的人生,正在起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