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報告告告告,教授,下一步該怎麼做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我不是很會搭配上司的那種人,有得時候簡單的一個指令,我還是笨拙地不該到該從何搭配起。
但是比起用自己的意思去解讀上司的指令,我總「白目地」一問再問。
跟教授、長官的互動很奇妙,對方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你查一下這件事吧。」因為存在著利害關係與主從關係,拼了命地總會想盡辦法把事情做出個結果來,依約地將內容呈現出來。
研究所時,我待的算是有一定規模的實驗室,一位教授帶了近20位學生,加上準備入學的碩零生,可以高達25位,其中包含5位博士生。老師不太可能深入地去幫助每個研究主題,比較多是口頭指導後,要自己跟學長們去討論。除了全實驗室的會議外,每個主題都有跟教授的小組會議,帶我的學長相當厲害,不論教授給學長什麼樣的實驗要求,許多方法連聽都沒聽過,僅僅一週的時間,他都可以從查資料、到實作、分析,全數完成。

但是進行了幾次小組會議後,教授卻大發脾氣:「你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呢?分析這些東西的結論是什麼!」
學長當下不敢作聲,事後卻頻頻在實驗室抱怨:「這些要求不都是教授叫我做的嗎?我都按照吩咐地做好啦!」
但仔細聽教授的說明時,教授更期待的是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擁有研究的敏感度,去挖掘出研究主題的潛力。雖然學長每週都完成交付的事情,卻給人丟爛攤子的感覺,決策的正確與否,責任全要教授來承擔。
教授跟那位學長說:「你不能把資料分析後就了事,我期待你可以跟我討論,說出你的看法。」
「你會議中,把資料展示一下,幾分鐘就結束了,大家根本無法思考,只能臨場反應。」
「把資料提前給我,説說你的看法,那麼我也才能更精準地指導你。」


聽到教授這麼說的時候,內心蠻震驚的,原來教授前面花了好幾週一直在忍耐、一邊期待學長能夠更積極地有些作為。因為教授很忙碌的關係,一位研究生,大概平均三週能跟老師報告兩次而已。往往研究卡關的時候,就會多出很多閒置時間,有些同學就會覺得無事可作、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學期下來,不僅自己的成長有限,也沒有什麼研究上的實績。

另外也有些經驗是幫教授從國外採購器材,自己第一次跟國外儀器廠商接洽、報價、下單、外幣核銷,我大概已經發問到教授感到煩悶的地步,不過因為教授常常都是在忙碌中回信,所以給的指令都很簡短。如果經驗豐富的人了解狀況去做固然很好,但是邊做邊討論是件很重要的藝術。

很有能力的人,上司說:「去採購這個。」一陣子之後:「報告長官,採購完成。」固然這樣子很厲害,但是因為缺乏討論的關係,做一百次很難避免有一次會失手。
我的作法則是,上司說:「去採購這個。」我會調查一下:「採購方法有一、二、三,請問哪一種好呢?」
上司:「選擇方法一。」
接著報告:「採購的數量、金額調查好了,請問正確嗎?」
上司:「請購買。」
最後報告:「已收件完成,核銷完畢,結案。」類似這樣的做法。
如果長官、上司統籌的範圍越廣,很多小細節的事情就要自己想辦法處理,另外多數狀況不要擅自越級報告,這樣大主管會覺得是因為你的上司沒有好好帶領,才需要讓下屬越級報告。理論上,主管要承擔決策的責任,但是在共事的時候,自己要先充分地搜集資訊,客觀地讓決策者掌握情報後,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是因為自己錯誤的報告,導致決策錯誤,反而是自己會被指責。
直接冒昧地問主管:「請問該怎麼做?」會給人白目、不負責任的形象,而不自知。

大家的目標都是事情能夠做好、整體能得到益處,因此固然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如何互補、相處,會勝過內心中互相批評、指責、看不起對方。而且每個人所處的位置、狀況也不同,主管對應的並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要看整體的狀況,所以如果主管第一時間就跳下去幫忙做事情,反而容易出現漏洞,導致在其他的地方疏漏掉。怎樣才符合好主管的形象,其實也是端看每個人如何思考。
導演指導演員拍戲時,如果每一場戲都是親自示範一次,反而是不是個好導演。指揮家跳下去把每一個樂器都演奏一次,並不是一位好的指揮家。鄭明析牧師也教導幫忙做事情的弟子們說:「雖然有得到任務,但是做得過程中,還是要不斷地討論。」雖然明確地管制了可以跟牧師見面的人數、時段,但有醫生半夜特地過來為牧師看診,卻被警衛告知目前牧師沒有開放會面。醫生無緣無故的跑了一趟,牧師不舒服時也沒有及時地得到診療。

比起做事情,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討論、對話,當能力越來越強、越熟練、富有經驗的時候,我自己就常常在「擅長的領域」陷入這樣的盲點中,比起跟聖三位討論、禱告交托給 神,更喜歡按照自己的經驗去蠻幹,遭遇挫折時,還興奮地繼續使用錯誤的方法來做,最後還得別人來收爛攤子。

在世上工作、勞動,未必每個都是好的主管,但因為是相信 神、跟隨歷史來生活的人,那麼……

報告告告告,耶和華、聖靈、聖子,下一步該怎麼做!

聖三位不會嘆氣,而是會幫助你的,請試著交托看看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