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型手機普及以前,長輩使用電腦上網的比率較低,新聞上傳出網路聊天室詐騙、假訊息,長輩都會以此為戒:「網路上的東西都是騙人的,要小心。」
但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卻是長輩更常在家庭、全體交流的群組中轉貼各種不實的網路謠言,其中不少訊息是多年前已被證實是假消息的內容,因著社群軟體的發達而再次流行。
現在Line推出官方帳號:Line訊息查證 (@linefactchecker)
只要將群組訊息直接「轉發」到「Line訊息查證 」,即可馬上確認是否為不實訊息,或是交由專業團隊去驗證其真偽。
這個官方帳號將幾個網路訊息查驗的平台整合在一起,包括:MyGoPen(麥擱騙)、真的假的 Cofacts、蘭姆酒吐司(Rumor&turth)、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並與中華民國行政院合作,即時澄清偽裝成官方的假消息。
每則不實報導都有一個說明頁面,清楚地說明謠言的起因,以及查證的結果,也會提及這個留言的幾種流傳形式。內容簡單易懂,除了直接回覆給長輩外,也可以閱讀資料後做口頭的說明。
台灣蠻多的網路謠言是來自歐美的一些惡搞論壇,上面有許多網友「創作」的網路謠言,翻譯後被國內冠上「國外報導」四處流傳。
如果內容正確,可以看到跟這則訊息相關的更多內容,深入地認識事情的緣由,加深自己對正確觀念的印象。
另外有些網路流言則是「部分事實」,也能夠幫助一般大眾瞭解正確、錯誤的地方在哪裡。
手機上除了查驗訊息的真假外,可以瀏覽最新查核的訊息、熱門的議題,這些也有助於釐清似是而非的網路訊息。
例如前陣子比較熱門的:「不能再吃生魚片的消息」,可以看到很多人回報以及查詢,內文不僅聳動,還加上馬偕醫院醫師的醫生背書,結果這些內容純屬虛構。
訊息澄清裡頭寫的相當的清楚,能夠幫助讀者了解訊息的始末,以及院方與當事人的澄清。
——
你的身旁有時常助長網路謠言散播的人嗎?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的資料非常多,但也格外需要去分辨真偽,釐清事情的對錯。可以看到這樣的服務與平台實際使用的人數還相當的少,也會遇到不少長輩,因為第一時間看到錯誤的訊息,後來即便怎麼樣說明、更正,他們還是只願意相信最初看到的資訊。但從自己開始覺醒,正確地篩選每天接收到的資訊,學習如何與科技共處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
此外除了一昧地接收大量資訊外,主動地接觸正確的資訊、好的想法,這也有助於我們去思考公共的議題以及做決定。因為除了訊息的真偽之外,更多的時候有些議題是沒有絕對的對錯,例如國家的政策、餐廳的評鑑,每個報導者、評論者雖然都會盡可能地客觀,但必然有其主觀的成份在,如何多傾聽不一樣的說法,做出屬於自己的思考與判斷,一在地考驗了現代人的公民參與能力。
有好的也有壞的,<分辨>就是要在這之中選擇好的。
該分辨的事物很多,不論做什麼,決定時都總是「分辨」吧!
有些要用智慧來分辨,有些要秤重來分辨,有些要用繩子測量來分辨,有些東西因為重量相同,所以要用品質來分辨。
若學習後瞭解就能分辨。——Jung Myung Seok
——
延伸閱讀:Line官方宣導
Line訊息查證代言人How How、王彩樺在鄉土劇《炮仔聲》的置入,幫助更多看劇的長輩擺脫不實網路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