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高中
在升學的路上,我一直都讀不錯的學校,但我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而是投資了很龐大的時間去讀書,才稍稍有些成果,這些部分父母也都看在眼裡。
國中時我從升學班考上了台南一中,我這一屆優秀的升學表現,算是把國中母校的招生之門打開,在少子化的時代,班級數不減反增,成為地方上教學風評不錯的學校。
當時家中經濟狀況不好,除了校外教學外,我幾乎沒有什麼旅遊經驗,也隱約感受得出來,每次校外教學的費用,父母都是咬著牙拿出來的。
考上高中的暑假,媽媽覺得無論如何要做點什麼,來獎勵這個努力的孩子,所以策劃了兩天一夜的台北出遊,我哥哥也一起同行。這並不是太愉快的出遊經驗,從台南出發的國道客運,一路上走走停停開了五個小時,沒有手機、也不知道車上電視到底在播什麼節目,讓我心情上非常難熬。

接著從北車搭捷運到淡水,晚上住在當地的民宿。所謂的「民宿」,其實就是窄巷裡的民宅一樓,一個昏暗的房間、一個衛浴。淡水老街的人潮非常的多,觀光區的消費非常高,我們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店家吃晚餐,過程中媽媽跟哥哥時有口角,氣氛讓人煩躁。
第二天去完故宮後我們就踏上歸途,因為鮮少有家庭出遊的機會,即便當時的旅程並不是格外精彩,但15歲的我很明確的知道,這是媽媽想對孩子好、獎勵我,而努力準備的行程。

跑到生日結束
隔了十年,26歲生日時,我剛好在台北過夜,得到靈感想從台北車站跑步到淡水捷運站,我只稍微看了手機的導航,感覺這是個我能力所及的距離,就憑著感動出發了,最後兜兜轉轉,跑了三十幾公里抵達淡水。

小插曲:由於我對於雙北的路線完全沒有概念,我只帶了手機跟悠遊卡就出發,心想沿路上便利商店都可以靠電子支付來補給,實際上我從一開始就移動到大稻埕碼頭,接下來沿途只有投幣式販賣機,導致近20公里中我滴水未沾。
後來覺得這樣下去真的不行,於是趕緊導航了一家便利商店,脫離河堤道路,跑到一個商業區,深夜只有昏暗的路燈跟那家萊爾富亮著。我進去買了水,靠著這次補給,最終才能抵達淡水。
兩年後我來台北工作,才發現當初那家萊爾富就在公司正樓下,這裡也成為這些年我最主要的生活圈。
淡投人生
第三件事情,可能也是受前兩件事情的影響,讓我北上工作時,選擇在淡水租屋(實際上公司在北投)。且搬家上來時,我還自己騎了八個小時的機車,從台南大包小包的騎到淡水,可說是最後悔的騎乘經驗。

自此便展開了我在淡水定居的生活,也在今年遷入戶口成為淡水人。在淡水的日子裡,我也時常想著媽媽究竟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對小孩子付出的呢?
明明帶著滿腔熱情與愛心來付出,但絲毫得不到孩子們的好臉色,會不會又對於困窘的現況更加難過。
2021年,疫情趨緩後的中秋連假。媽媽搭車北上來淡水找我,我說起淡水三件事,媽媽沒有給予什麼回應,只是對於我在北部的發展感到安心,當天六點左右,天還亮著,她又草草地搭車回台南了。

必須要承認,我努力讀書的動機,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相較於大我五六歲的哥哥姊姊來說,我總是顯得很不成熟,品行與學業都一蹋糊塗,不論我做得再多,都難以同時超越他們兩人,比哥哥表現好時,就會被說有些部分不如姊姊;比姊姊表現好時,又會被說某些方面不如哥哥。
擁有信仰後我才體會到,媽媽想要的只是孩子能在社會上穩穩站立而已,不論說的話中聽不中聽,也都是想傳達她對我的關心。

對於我這幾年在淡水的發展,虔誠佛教信仰的媽媽說:「平安喜樂,我相信是教會的 神幫助你的。」、「我生下這個孩子,然而是神栽培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