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數人來說,進入大學前除了讀書外,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由家人來打理。然而信仰中所探討的問題,許多關於人生的意義、生活目的、世界現況,對於年輕人來說,一時之間格局提升太大,無法思考這些問題與自己的關聯。我現在回想,初入大學的自己,即便聆聽了聖經話語,實際上也只是很淺薄地思考與認知而已。
也因為這樣的緣故,無法再繼續上教會的理由,有個大宗是在畢業出社會的階段裡,年輕人忙於在社會上站立,無暇關注教會中的事務,或者是明明自己的生計都搞不定了,卻被要求要投入更多時間在教會中。難免會覺得,在教會中學習了這麼多內容,但卻對於那些迫在眉睫的生活問題,完全無力招架,也會懷疑過去那麼努力在信仰上付出,究竟得到了什麼?

近來接觸到一位已隔了十年未再上教會的哥哥,如今他已經是個在社會上獨當一面的職場人。在幾個月中,陸陸續續地跟他進行信仰的對談、聖經的分享,對於他的人生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他在2011年左右,沒有繼續上教會的原因,如上所述,個人的事情、家庭的狀況,讓他沒有心力投資時間在教會,即便偶爾到教會去,也會因為被要求投入更多時間在教會,而感到無力。

但是教會中大學生的生活,仍然成為他求學時期很棒的回憶。在十年中仍不時會想起那些一起開心、熱血的時光。不過隨著離開教會的時間越來越長,工作忙碌、沒有持續接觸聖經話語,只有偶爾自己獨自一人時,內心會向 神低語,其他的部分與常人無異。
到了近幾年,當年教會中同齡的人也都陸續成家立業了,幾位熟識的弟兄相約出來敘舊,季節性地聯繫、有一搭沒一搭的和他聊天。對他來說,多少會感受到教會弟兄們的目的性:「該不會是要再找我回去教會吧?」
於是他下定決心,我就完全不回教會朋友的訊息,看你能怎麼樣。
剛下了這個決心,他便後悔了,明明自己曾經是那麼喜歡 神、喜歡教會的生活,為什麼要這麼不理性地賭氣呢?於是他便在心中暗想:「我都半年都不回對方訊息,如果他們還肯聯繫我,我就要回教會。」

隔沒多久,我就坐在教會,親口聽這位哥哥分享這段故事,因為他真的太久沒有上教會了,因此除了複習聖經的內容外,有更大的比重是把十年間教會中發生大大小小事,歷年重要的禮拜話語,今年的話語方向是什麼,讓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適應現在教會的節奏。
約莫兩個月的時間,他已重新站穩信仰的步調,喜悅地參與在每一次禮拜的時間。
在2022年6月22日的週三禮拜,鄭明析牧師以《按照聖靈的想法和感動去做吧》為主題,分享當周在月明洞管理樹木時,得到了聖靈的靈感,牧師發現過去在拓寬山路的時候,推下山坡的泥土,將一株松樹的根部掩埋住了,且裏頭有龐大的蟻群正啃蝕著根部,緊急處理後才讓松樹再次活了過來。
• 人們只想到<拓寬道路這一件事>就行動,
2022年6月22日的週三話語
所以才會讓「泥土」埋住<松樹的根部>。
<根部>被「泥土」埋住,導致「外皮」腐爛,
因此有「數千隻螞蟻」聚過來啃咬<已死的外皮>,
連<樹根>幾乎都被啃咬殆盡了。
<松樹>承受了多少折磨,該有多麼痛苦呢?
• 聖靈說,就像<螞蟻>啃咬「樹木」那樣,有<許多承受各種痛苦而飽受折磨的生命>,所以要如同殺死<螞蟻>、把「樹木」清理乾淨那般,幫忙解決<讓生命承受痛苦的那些問題>。
2022年6月22日的週三話語

這位哥哥說他聽到這話語時,本能地流下了眼淚,覺得自己的故事就像證道中提及的松樹一樣。十年過去,教會的規模成長了,但自己的根部也在拓寬道路的過程中,被泥土掩埋而無法呼吸,但如今因著聖三位的愛,重新地被聖靈醫治、重生。
他也因為人生的歷練豐富了,聽到過去教會一路發展的狀況、遭遇的困難,比起糾結於當時的是非對錯,他選擇釋懷,同時解開了對於聖三位的誤會、對於教會弟兄姊妹的不信任,更專注在實踐聖三位這個當下的旨意。
我跟他說,最後一關希望他能夠「跟自己和解」,這十年不論他覺得無法上教會的原因是什麼,要肯定自己,這十年並不是被浪費掉了,你努力地在沒有信仰的環境中,掙扎地讓自己活下來了,你很了不起。
而這份遲了十年,對聖三位的喜歡、告白,如今日日夜夜都不間斷地從他的口說出來,也願他與天之間的愛,都能持續升溫,永不冷卻。

備註:我一直覺得這位哥哥,長得很像可愛的袋熊(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