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過酷熱的夏天,我也再一次迎來工作上的轉職,本來自己就有追求更好職位的目標,但這次轉職,不論是對同事還是對我自己,都比預期的快上許多。四月的某天,聯繫了一位廠商,詢問產品研發的資訊,對方神祕地說:「下班了沒呀,還在公司嗎?你到家的時候打給我,來聊聊天嘛。」當下覺得很奇怪,畢竟平常我跟廠商之間是沒有這種私交的。
聊天之後,才知道原來對方要跳槽去「尖牙」公司了,賞識我的工作表現,想把原本的職缺留給我,在了解工作內容,以及職涯發展的可能性後,於六月的部落格文章提及,我勇敢開始面試,一些有趣細節,我想等Podcast第四季開始,再跟大家分享。

實際到職後,外商並不如常人說的那樣的夢幻,我覺得更多時候公司是「很務實」,諸多的福利政策,並不是漫無目的地倒在員工身上,比起「完全免費」的資源,更多時候公司更願意提供「很便宜、很多補助」的福利,秉持著「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避免過度浪費,或是貪小便宜的人濫用公共資源。
在諸多的新人訓練裡頭,我蠻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職場健康」課程,之前待過的企業,很多都會在新人訓練放入許多經營理念,像是在閱讀創辦人的自傳一樣,強調各種口號、標語,洗腦地置入想法到員工的腦海。但新公司,花了很多時間讓員工去檢視自己的工作環境,是否適合辦公,工作時有沒有什麼潛在的風險,辦公姿勢是否正確。並且在到職第一天,就提供一人一台27吋可以升降、直式旋轉的延伸螢幕(閱讀文件、程式碼的時候,直式比較容易閱讀),辦公室標配為升降桌與人體工學椅。
我的上一份工作,不斷強調「人才為公司的重要資本」,實際上產品時程緊迫時,最先犧牲的就是員工的時間、自由。新的工作,公司在各種政策佈達、內部標語,時常提到「公司感謝您照顧自己的健康」。這句話依然是基於上述的「務實」原則,可以理解成,公司把員工都視為生財的工具,所以給你好的辦公環境、好的福利,希望你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健康,都是為了讓公司的業務可以更順暢地運作。因此,享有彈性工時的同時,並不是因此生活變得糜爛、消極,同事們實際上是更盡責地、自動地發地完成被交辦的業務,在我的到職蜜月期裡,也是不時會看到前輩們在崗位上燃燒生命,不計一切代價,去解決問題。但讓我自己有感觸的部分是,公司是把這件事情「當真的」,只要你能把工作完成、你能專心的工作,你想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工作完全是你的自由。

這讓我想到,在信仰上,雖然有「原則跟規定」,但接觸過許多不同年紀、背景的弟兄姊妹後,我覺得聖三位更重視的是,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讓我們保有信仰,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救援,那就是你專屬的救援標準。但有的時候在教會的團體生活中,人們會因著教會中所規範的事項,感到痛苦、甚至讓我們逐漸與 神感到疏遠,其實這些都不是聖三位所樂見的。
聖三位根本的期待,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度過幸福快樂的生活,那麼有人說,既然如此,我就成天耍廢、消極的生活,或者是大肆揮霍、放縱地生活,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然而如果只是這樣生活,很快又會陷入世上一般人會遭遇到的空虛、迷惘。為了讓我們避開這些負面的迴圈,所以才賜下了引導我們如何按照神旨意生活的話語,讓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走在可持續疊加、提升的幸福之路上。
為此我想感謝自己:「謝謝你努力照顧自己的健康,每天興勤地奔跑、工作、自我鍛鍊,為了造就靈魂而從不懈怠。」努力生活的人們,請勉勵那個總是很努力、偶而小崩潰的自己吧。
歌林多後書4章16~18節
使徒保羅自述
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