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活]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總覺得,在現在的社會中,人們試圖建立一個,「快速定義人事物」的方法。
「那個人就是……。」
「這件事,就已經……。」
「你不知道嗎?這東西可是……。」 繼續閱讀 [研究生活]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印象

廣告

攝理教我的事16~最優先的投資

歷史的教育來自於人們永遠學不會歷史的教育
「攝理」原為安排、治理的意思,引申為天的旨意
透過閱讀聖經,不光是了解歷史,更是了解在這時代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

繼續閱讀 攝理教我的事16~最優先的投資

「裁紙」佳人(裁紙刀的正確使用方法)

在教會中有一群很了不起的姊姊,美工設計是她們最在行的事情,在籌備活動上,每每要製作各種文宣品時就是她們登場的時機,大多數的活動的規模都不足以大到將文宣品送廠商印刷,即使是聖誕節的表演,因為行動裝置、網路的普及,大家更喜歡透過電子DM來分享資訊。
因此不上不下的數量就讓人很難為(50、100張),為了節省成本,大家都透過一般印刷後,使用裁刀裁成適當的大小。去年設計了一套桌遊,可以讓參與者在遊戲中很自然地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經歷,達成互相交流的目的,光卡牌一副就有60張。
最近又追加三套,人工把卡片一張張裁切成撲克牌大小真的花費不少時間。
因此我總是尊稱她們為「『裁紙』佳人」,活動前一天裁切紙張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要怎麼讓卡牌雙面列印呢,這次實際跑了一趟影印店,才發現當初在做美工設計時,設計者有多麽聰明。
影印機在列印時每次「咬紙」的位置都會有些差異,導致雙面列印時,不可能恰好把正反兩面的圖稿對在一起,因此在牌背的設計上,刻意上下左右都多出0.3公分,一張A4紙可以排到九張卡片。
去列印時,影印店老闆都會先吐槽說:「不可啦!沒有用啦!怎麼可能疊在一起。」
列印好之後,就對著燈光一直端倪:「歐呦,這麼厲害,抓得剛剛好。」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這次為了列印三套桌遊,弄了20的張的厚卡紙,後來發現遺漏了幾張卡,隔天又去補印,老闆相當疼惜的說:「你們昨天那些卡片,應該裁的很辛苦吧,太了不起了。」
補印完之後,老闆主動地說要幫我裁切,談話中告訴我裁紙機的正確使用方法:「裁紙機是利用摩擦的方式,把紙張撕開,所以有兩個訣竅,通常大家都不喜歡裝壓紙板,但這導致大家裁切時常常失敗。
裁紙刀
(黑色可以滑動的那一塊就是壓紙板)
第一個你手要壓好紙張,沒壓好會導致裁切時,紙張會滑掉、裁不斷、或撕破。
第二個是刀不要一股腦的用力壓下去,裁刀本身「不是銳利」的,所以常常有人說裁刀不夠利,或是網路上有人在詢問能不能磨裁刀,這都是錯誤的觀念。
只要穩定地施力,壓下裁刀,壓到把紙裁斷就可以了,不要一口氣壓到底,會發出難聽的聲響,也影響裁刀的壽命。
施力時除了往下的力道之外,要施一個往左的力道,這樣重合的縫隙才不會跑掉,縫隙太大就沒辦法透過摩擦力來裁切,也要校正鬆緊度,太鬆自然沒辦法切好。」(之後再拍個影片)
老闆娘的裝扮很休閒,T恤搭配短褲涼鞋,相比之下老闆的打扮就很醒目,每天都穿著襯衫配西裝褲、皮鞋,在狹擠、燥熱的影印店工作,總沒什麼表情,也不太會搭理人。這次邊分享一邊飛快地幫我裁切著紙張,難得可以展現一下專業,無法掩飾心中的喜悅,什麼訣竅都傾囊相授,也讓我練習用他的方法來裁切。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但是投資時間、去研究的關係,所以他們成為這方面的達人,每次看姊姊們裁切,都裁的很優美(優不優雅的話,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實際上自己在用的時候都是亂無章法的亂壓,也常想說:「哇,怎麼這麼爛的裁刀還繼續在用。」
不過這次老闆說,他用的裁紙機,買了十年從來沒有維修過,我一看款式剛好跟教會中的一模一樣,不禁反省:「原來是我沒有好好對待它啊。」

下次裁切紙張時,大家也試試看以上的技巧吧。
就像這件事情一般,我體會到生活中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比起抱怨別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好的運氣,更是思考到:「我自己有沒有帶著正確的想法來做呢?」
原來這些不順利、挫折、甚至是傷害,是自己造成的啊。

“出錯和失手的人是因為沒有<確認>,沒有<研究>。
一定要一邊<研究>,一邊實踐。"——Jung Myung Seok

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換眼鏡)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自己的兩副眼鏡,一副是抗藍光,另一副是日常配戴的,因為鼻墊斷掉的關係,就只能將就地戴著抗藍光的眼鏡,但這支眼鏡為了電腦使用的關係,度數用得比較少(看「近」比較不吃力),生活中很不舒服(看黑板、騎車)。事情一拖就拖了兩個月,回台南的時候兩次都忘記把眼鏡帶回去。
終於這個月手頭比較充裕,找了新竹口碑不錯的眼鏡店去,想說換一個鏡框好了,找框型比原本小的鏡框,把鏡片磨一磨之後就能安裝上去。

實際上去眼鏡行時,店員立刻找出七八隻框型一模一樣的眼鏡,而且我立刻找到很適合自己的款式,事隔三年PIOVINO的技術越來越好,同樣的框型重量更輕。
想不到十分鐘左右就處理了一件拖了兩個月的事情。

讓我想到週一去找師傅推拿按摩,他很直接地問我:「你是不是平常煩惱很多事情啊?頸部、頭皮都很緊耶。」
他也是基督徒,所以就告訴要多交託給神,一邊按摩,我不小心就說溜嘴:「我這兩天是擔心別人的事情啦,實在是太不舒服了,才又過來。」
然後他開始邊按摩邊幫我面談:「不要擔心啦!你跟他說不要擔心,要交託啦,這沒什麼。」
最後師傅問了同學的名字,將他的狀況簡述後,貼在教會禱告的群組中,滿面笑容地告訴我:「回去跟你同學說,有很多人在幫你禱告喔,叫他別擔心。」

極端地攝理人生
他這麼一說,讓我這週都在思考,是不是有些事情我都是自已瞎擔心,但沒有向神傾訴呢?
自己很辛苦,也讓主操心。
透過換眼鏡是這件事給予我很多感觸
“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腦中清楚地浮現這句話。

透過推拿、按摩來「服侍」客人真的很了不起,聖經中說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師傅也曾經幫自閉症、被家暴的客人來按摩,透過各種引導,減輕了客人肉體與心靈的病痛。
說來慚愧,我自己為一兩個人操心就這麼辛苦,想到總會長牧師處理全世界各教會的報告、撰寫話語,擔心每一個人的生活起居,想必是更疲憊的吧,牧師也不是超人,總是因為愛的關係,應該也默默地承擔了很多吧。

師傅那句:「回去跟你同學說,有很多人在幫你禱告喔,叫他別擔心。」
彷彿也是主在跟我說:「我在幫你禱告喔,很多人也在幫你禱告喔,你不要擔心。」

“有太多事情在人實際面對時會比想像中更不順,但是不要退縮,不要沉溺在鬱悶中而灰心,而是要想著:「我是為了天的旨意而前進的。」然後透過對話解開你心情上的問題來做事吧"––天的話我的話

我的孩子陷入攝理教魔爪!

攝理教會
(其實很討厭用這樣的標題,但大概能稍微呈現一下媽媽當時的心情吧。)

剛受洗時,姊姊對於自己選擇基督教感到好奇,所以基於關心地問了一些問題,她的室友是一位一直都很反對基督教的人,也拋了不少問題給姊姊,輾轉對我提出像是質問般尖銳的問題,讓人不太舒服。那時想法很單純,我自己又不是宗教學者,怎麼可能窮極所有時間去研究每一個教派與基督教文化,就直接把教會的網站資訊貼給她。
雖然都是跟姊姊在線上聊天,但許多話題都是對方希望我姊姊去問的,看到教會的網站之後,對方就說:「你弟去了邪教啊!攝理教!」現在想想這真的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啊,光是反對基督徒這件事,他的資訊都是來自於片面地呈現的網路資訊,自己挑了幾句聖經後,就到處找基督徒挑戰教理,只喜歡看到對方吱吱嗚嗚答不上話的模樣。
他們那時都是研究生,就像做學問般地整理很多資料,都是些關於教會的負面新聞。在台南的媽媽也很擔心,抓著週末,家人們就一起開車上來新竹。那天是學校規定英文能力檢定的日子,我人無法待在教會陪家人,發生這種事比起生氣更是擔心對方的狀況,家人擔心我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做選擇,我擔心家人在資訊不正確的情況下誤解教會。
「媽媽,不是妳想的這樣,聽我說……。」「兒子,你怎麼做這樣的決定?」

心情被影響了那麼多,自認為自己英文檢定一定考不好的,好幾次心想乾脆翹掉考試好了,不過禱告中得到感動,要我放心地去考試,反正事實就跟網路上的資訊「不一樣」,也沒什麼好再插嘴解釋的。
考試後再回到教會時,就看到家人們跟教會的哥哥姊姊們輕鬆地聊著天,媽媽紅著眼眶剛哭過,回家時就連平時憤世忌俗地姊姊也改口說:「我呀,我自己是對基督教沒興趣啦,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好好的走吧,家人是很擔心你受騙,之前才說出那些話的。」

攝理教鄭明析牧師
令家人改觀的是我實際地改變,此外也有很具體我在信仰上挑戰的部分,我自己比較不怕人誤解,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帶著不同地價值觀來生活,大家都有自己認定的信仰,既然認為那是對的,不管小眾、還是大眾,你自己要好好度過那樣的生活啊,為什麼非得仰賴別人支持呢。更多的時候我擔心的是,萬一自己沒有好好去做,表現得不上不下是更困窘的,信仰上要做不做的、平日的生活很消極,非要別人去檢視你的生活時,才突然武裝起來說:「教會是對!」、「平日生活不是出於我願的!」
不論是哪一種結果都對自己不好。

攝理教鄭明析牧師
鄭明析牧師真的教導我很多事情,從三十個論開始讓我認識聖經、了解 神的愛,他是怎樣度過生活的,實際參與過的人就能了解,因此對我來說,比起擔心被貼上標籤,我更怕的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關係,明明牧師教導了很多,但因為自己沒有做好反而讓教會蒙冤。
甚至想過,萬一自己做的太爛,說不定哪一天跳出來幫教會說話時,還會被人當成反串,被人質問說:「你真的是這個教會的成員嗎?你為什麼要假冒這個教會的成員呢?你又沒有那麼持守信仰、在生活中實踐,你的行為跟那個教會的作息不一樣啊。」
雖然是笑話,但我總是如此地警惕著自己來生活。

現在跟家人的互動很好,學校固然忙碌,但比起以前的冷酷理工男,我更能跟家人聊彼此的心事,媽媽很常感嘆說:「很多觀念我這年紀才知道,但 神都教你了,如果我有盲點的地方,你要跟我說喔。」教會的資源很豐富,所以回家的時候,媽媽也允許我在客廳參與線上的主日禮拜。
「吃飯囉,啊今天牧師講了什麼內容,說來聽聽,看你抄筆記抄的那麼勤。」

我今天呢,也持續地寫下自己與神結緣的故事。
鄭明析牧師攝理教會

延伸閱讀:何謂攝理?

攝理教我的事15~教會不接受異性戀

歷史的教育來自於人們永遠學不會歷史的教育
「攝理」原為安排、治理的意思,引申為天的旨意
透過閱讀聖經,不光是了解歷史,更是了解在這時代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

繼續閱讀 攝理教我的事15~教會不接受異性戀

[福音歌曲]老師(獻給永不放棄引導你人生的那一位)

你人生中是否也有這樣一位,為了你,鞠躬盡瘁呢?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從小到大接觸了很多的「老師」,不過對自己帶來影響力的人,未必就是課堂上的老師。
在大學剛入學時認識了鄭明析牧師,他說不要叫他牧師,如果叫牧師就會很意識身份,很有距離感。
世界上有教導數學、文學、科學、體育、人文、藝術……各領域的老師,因為我是教導如何度過人生的方法,那麼就是「人生老師」,稱呼老師就可以了。

你也有對你影響深遠的「人生老師」嗎?
5月15日是韓國教師節,又稱為「恩師節」,恩師比老師還了不起啊,因為真的從中受益了,所以獻上那份「感恩」不是嗎?

然而
“在教師節不要只是感謝能遇見「他」,
去實踐「老師」期盼事情吧,
報答並感謝他的恩惠,這樣就會彼此喜悅。"

——
歌詞

舌頭都磨破 你以言語教導我
身軀都磨破 你盡全力行動

舌頭都磨破 你以言語教導我
身軀都磨破 你盡全力行動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願我餘生 身軀都磨破
願我餘生 舌頭都磨破
將呼喊 實踐行~動

-間奏

努力掙扎 領受話語
讓我生命 重新甦醒
我會絕對 順從話語
按照話語 實踐努力
必要如此 達成話語

-間奏

舌頭都磨破 你以言語教導我
身軀都磨破 你盡全力行動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願我餘生 身軀都磨破
願我餘生 舌頭都磨破
將呼喊 實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