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花時間相處的朋友(中)——擁有柔軟內心卻強勢的人

基於上篇,內心柔軟的人之中,還有什麼樣的寶藏呢?

答案說出來會有點自虐的感覺,那就是標題的:擁有柔軟內心卻強勢的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從大主管身上得來的,部門主管年紀35歲左右,外型也很年輕,時常臉上堆滿笑容。說他還是碩士生,應該很多人都會相信。其實他的本性並不是那種情緒化、嚴厲的人,但工作需要,加上時常要與更高層來交手,所以在實務上總是要展現強勢一面才行。因此常常有為了解決問題,盯著我們到凌晨一兩點,直到問題解決出來、告一段落才罷休。隔天又得正常地九點進辦公室,繼續推進問題。因此同事們給他一個『近戰系』主管的封號,只要出問題第一時間他就會殺到前線來監督。身為下屬,被指揮、被要求是沒什麼理由抱怨,不過有時大主管也會對合作的廠商發脾氣,下達一些嚴厲的要求,就會讓我們對協力廠商感到抱歉。

同事們都傳聞,在我到職之前,是由一位老主管擔任部長,那時才是真正的黑暗時代,老部長會在辦公室破口大罵、大力拍桌,開會時為刁難而刁難,甚至為了解決問題,每天超時上班、加上週末凌晨的電話騷擾,讓本來單純的工作內容,每天得在高壓下執行。一開始聽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畢竟沒有親眼見過,沒有什麼好批評的,當成一件辦公室軼事聽聽而已。然而後來跟同事比較熱絡時,一個人主動聊起:「當年誰有被老主管罵過呢?」在場的人都搖搖頭,有些人業務沒有直接對到部級主管,另外則說那些常被罵過的人早就跳槽。當時大多數人都是旁觀者,真正每天被針對、施壓的人,正是當年還是課長的『部門主管』

老主管離職才一年多而已,部門的風氣慢慢在轉變,部長本質上不是這樣子的人,所以他也在摸索如何用更和諧的方式來推動部門業務。換個角度想的時候,發現主管也是個內心柔軟的人。許多工作項目,他都是用跟大家一起奮鬥的方式來執行,雖然我們被盯著弄到凌晨,但換個角度想,我自己的業務少時,都是準時下班,但主管則是每天要督促不同的業務,每一天都得待到深夜,或者是凌晨還在思考工作上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另一個令我改觀的部分是,跟我差不多時間點到職的同事有幾位,有時部長會直接跨過課級主管給一些額外的業務。一開始蠻緊張的,常常都是突發任務且是過去根本沒接觸過的內容,內心會想幹嘛分配給我,找有經驗的人去做不是更好嗎。然而實際執行後,會發現部長的目的是想藉機栽培一些專業能力給我,他會跟我聊聊對理論、設計理念的想法,並推薦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什麼相關的內容,也許是產品規格書、或是搜尋特定的關鍵字找理論。至於後續有沒有執行就是看個人造化,我個人是會把這些名詞記錄下來,趁業務比較空閒時可以去研讀。

在教會中也有外表很強勢的弟兄姊妹,時常會有人在跟他們互動的過程中內心受傷、遭受打擊。但對我自己而言,跟這些強勢的人接觸時,我更多的時候是選擇「理解」,必定是有什麼樣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塑造出這樣的個性。用更高的視野去看待這件事時,就不會陷入在人與人的爭執中,覺得對方愧對自己。內心受傷的時候,總在深入禱告中,神在機緣巧合下讓我解開這個人所帶給我的傷痛。

以最神奇的一件事情為例,曾經一位聖職者總是用很強勢的方式對待大家,常常把:「笨蛋、笨手笨腳掛在嘴上。」私底下有些人都會氣憤地談論跟他的互動經驗,也不斷跟其他的牧師們申訴。我自己也在過程中心情有被打擊過,雖然常在禱告中傾訴這件事情,但是畢竟沒有好好對談的機會,沒辦法掌握對方真實的狀況是什麼,所以那就像個負能量的漩渦,越思考只會越陷越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持續為這件事情禱告的關係,隔了多年之後,在另一個場合,就聽到了對方的「告白」,原來當年他也正處於低潮中,每每都在口出惡言後,獨自一人時又在神面前感到羞愧,行為與想法不一的生活讓他很自卑、也很痛苦。因為用錯誤的觀點去看待教會的弟兄姊妹,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自己活得很辛苦。比起去怨恨對方,聽到他的告白後,我的想法是:

「感謝神,時間都讓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人。」

所以我也真心的祝福他,在聖職的路上可以繼續服務弟兄姊妹、引導更多的生命。

人們常會用自己的標準、用自已『做得好』的部分去審視別人『不擅長、做得不好』的地方,但神不是用這樣的想法去看待人的,每個人需要克服、得勝的都不太一樣。如何與強勢的人相處呢,我想每個人的秘訣都不一樣,如果在強勢的外表下,發現他擁有一顆柔軟的內心。

即便過程未必不順利,我還是願意與他們共事、相處:

「要耗費這麼大的力氣武裝自己,你辛苦了。」

有些人在上教會的過程中與人發生爭執,而不願意再上教會。我自己也曾因為無形的強勢感,讓人很難跟我相處,事隔多年後,我告訴當年的學弟:「當年我太不足了,請你原諒我。」

懂得放下過去的人,也才能盡情地掌握住
.
.
.
.
.
.

未來太遙遠了,放下過去,盡情地掌握『現在』吧。

延伸閱讀:離開攝理教會

不要「尋找」為天而活的人,而是「栽培」每個人

最開始上教會的時候,教會中有幾位哥哥,是一輩子不結婚,像神父、修女奉獻自己的時間給聖三位的人,他們被稱為『信仰明星』。然而關鍵是在於愛神、活出基督的精神,在弟兄姊妹中做信仰榜樣的人。不結婚的人不等於信仰明星,信仰明星不結婚,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概念。

繼續閱讀 不要「尋找」為天而活的人,而是「栽培」每個人

平安上路、平安回家:騎機車的風險評估

我是一個很逞強的人,不過在交通安全上,則是一點也不願逞強。 也不知道適不適合說嘴,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真的沒有遇過行車糾紛或實質的車禍。騎車時的「風險評估」指的是,根據自己的車況、精神、體力,去調整行程,以及決定該不該這樣做。大多數的時候疲憊並不至於讓人睡著,但反應速度會變慢,除了道路速限外,也該根據自已的體力去調整行車速度。

繼續閱讀 平安上路、平安回家:騎機車的風險評估

[端午節連假]愛的折返跑

以前覺得效率很重要,自己去做的話,就可以省去溝通、不用配合別人的節奏。
畢業的時候,學校一直提倡:

同行致遠

一起走可以走得更遠,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光是為了讓大家一起走,要花的努力真的是超乎想像。
並不是義務、責任感,對方就一定要幫助你。 繼續閱讀 [端午節連假]愛的折返跑

屬於神的事物永遠存在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復活節是每年四月的第二個週日,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我是在復活節受洗的。
因為耶穌基督是在逾越節被捕,隨後受刑並在三天後復活,而逾越節的時間是在四月第一週(以猶太曆法來計算是春分後的第十四天),所以基督徒將四月的第二週視為「聖週」,並在第二個週日獻上復活節的紀念儀式。 繼續閱讀 屬於神的事物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