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的第三篇,做為結尾,想說說在信仰世界中,值得交往、學習、成長的對象是誰呢?我的答案是:「可愛的人。」這裡所謂的可愛,指的並不是小朋友、娃娃臉的那種可愛,而是指個性上的可愛。用其他詞來形容的話,類似純真、樸實、真誠,但是這些詞語都無法貼切形容具備這樣特質的人。不過對於這樣的人,你形容他『可愛』,那麼想必旁人立刻就可以認同。
繼續閱讀 最值得花時間相處的朋友(下)——因著信仰而可愛的人[機車族]車頭燈忽明忽暗
(不小心把騎機車的事情寫成一整個系列了,連結放在最底下,有興趣的人再去看其他文章吧) 繼續閱讀 [機車族]車頭燈忽明忽暗
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換眼鏡)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自己的兩副眼鏡,一副是抗藍光,另一副是日常配戴的,因為鼻墊斷掉的關係,就只能將就地戴著抗藍光的眼鏡,但這支眼鏡為了電腦使用的關係,度數用得比較少(看「近」比較不吃力),生活中很不舒服(看黑板、騎車)。事情一拖就拖了兩個月,回台南的時候兩次都忘記把眼鏡帶回去。
終於這個月手頭比較充裕,找了新竹口碑不錯的眼鏡店去,想說換一個鏡框好了,找框型比原本小的鏡框,把鏡片磨一磨之後就能安裝上去。
實際上去眼鏡行時,店員立刻找出七八隻框型一模一樣的眼鏡,而且我立刻找到很適合自己的款式,事隔三年PIOVINO的技術越來越好,同樣的框型重量更輕。
想不到十分鐘左右就處理了一件拖了兩個月的事情。
讓我想到週一去找師傅推拿按摩,他很直接地問我:「你是不是平常煩惱很多事情啊?頸部、頭皮都很緊耶。」
他也是基督徒,所以就告訴要多交託給神,一邊按摩,我不小心就說溜嘴:「我這兩天是擔心別人的事情啦,實在是太不舒服了,才又過來。」
然後他開始邊按摩邊幫我面談:「不要擔心啦!你跟他說不要擔心,要交託啦,這沒什麼。」
最後師傅問了同學的名字,將他的狀況簡述後,貼在教會禱告的群組中,滿面笑容地告訴我:「回去跟你同學說,有很多人在幫你禱告喔,叫他別擔心。」
他這麼一說,讓我這週都在思考,是不是有些事情我都是自已瞎擔心,但沒有向神傾訴呢?
自己很辛苦,也讓主操心。
透過換眼鏡是這件事給予我很多感觸
“事情跟你想的不一樣。"腦中清楚地浮現這句話。
透過推拿、按摩來「服侍」客人真的很了不起,聖經中說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師傅也曾經幫自閉症、被家暴的客人來按摩,透過各種引導,減輕了客人肉體與心靈的病痛。
說來慚愧,我自己為一兩個人操心就這麼辛苦,想到總會長牧師處理全世界各教會的報告、撰寫話語,擔心每一個人的生活起居,想必是更疲憊的吧,牧師也不是超人,總是因為愛的關係,應該也默默地承擔了很多吧。
師傅那句:「回去跟你同學說,有很多人在幫你禱告喔,叫他別擔心。」
彷彿也是主在跟我說:「我在幫你禱告喔,很多人也在幫你禱告喔,你不要擔心。」
“有太多事情在人實際面對時會比想像中更不順,但是不要退縮,不要沉溺在鬱悶中而灰心,而是要想著:「我是為了天的旨意而前進的。」然後透過對話解開你心情上的問題來做事吧"––天的話我的話
我的孩子陷入攝理教魔爪!
(其實很討厭用這樣的標題,但大概能稍微呈現一下媽媽當時的心情吧。)
剛受洗時,姊姊對於自己選擇基督教感到好奇,所以基於關心地問了一些問題,她的室友是一位一直都很反對基督教的人,也拋了不少問題給姊姊,輾轉對我提出像是質問般尖銳的問題,讓人不太舒服。那時想法很單純,我自己又不是宗教學者,怎麼可能窮極所有時間去研究每一個教派與基督教文化,就直接把教會的網站資訊貼給她。
雖然都是跟姊姊在線上聊天,但許多話題都是對方希望我姊姊去問的,看到教會的網站之後,對方就說:「你弟去了邪教啊!攝理教!」現在想想這真的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啊,光是反對基督徒這件事,他的資訊都是來自於片面地呈現的網路資訊,自己挑了幾句聖經後,就到處找基督徒挑戰教理,只喜歡看到對方吱吱嗚嗚答不上話的模樣。
他們那時都是研究生,就像做學問般地整理很多資料,都是些關於教會的負面新聞。在台南的媽媽也很擔心,抓著週末,家人們就一起開車上來新竹。那天是學校規定英文能力檢定的日子,我人無法待在教會陪家人,發生這種事比起生氣更是擔心對方的狀況,家人擔心我在不瞭解的情況下做選擇,我擔心家人在資訊不正確的情況下誤解教會。
「媽媽,不是妳想的這樣,聽我說……。」「兒子,你怎麼做這樣的決定?」
心情被影響了那麼多,自認為自己英文檢定一定考不好的,好幾次心想乾脆翹掉考試好了,不過禱告中得到感動,要我放心地去考試,反正事實就跟網路上的資訊「不一樣」,也沒什麼好再插嘴解釋的。
考試後再回到教會時,就看到家人們跟教會的哥哥姊姊們輕鬆地聊著天,媽媽紅著眼眶剛哭過,回家時就連平時憤世忌俗地姊姊也改口說:「我呀,我自己是對基督教沒興趣啦,你自己的選擇你自己好好的走吧,家人是很擔心你受騙,之前才說出那些話的。」
令家人改觀的是我實際地改變,此外也有很具體我在信仰上挑戰的部分,我自己比較不怕人誤解,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帶著不同地價值觀來生活,大家都有自己認定的信仰,既然認為那是對的,不管小眾、還是大眾,你自己要好好度過那樣的生活啊,為什麼非得仰賴別人支持呢。更多的時候我擔心的是,萬一自己沒有好好去做,表現得不上不下是更困窘的,信仰上要做不做的、平日的生活很消極,非要別人去檢視你的生活時,才突然武裝起來說:「教會是對!」、「平日生活不是出於我願的!」
不論是哪一種結果都對自己不好。
鄭明析牧師真的教導我很多事情,從三十個論開始讓我認識聖經、了解 神的愛,他是怎樣度過生活的,實際參與過的人就能了解,因此對我來說,比起擔心被貼上標籤,我更怕的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關係,明明牧師教導了很多,但因為自己沒有做好反而讓教會蒙冤。
甚至想過,萬一自己做的太爛,說不定哪一天跳出來幫教會說話時,還會被人當成反串,被人質問說:「你真的是這個教會的成員嗎?你為什麼要假冒這個教會的成員呢?你又沒有那麼持守信仰、在生活中實踐,你的行為跟那個教會的作息不一樣啊。」
雖然是笑話,但我總是如此地警惕著自己來生活。
現在跟家人的互動很好,學校固然忙碌,但比起以前的冷酷理工男,我更能跟家人聊彼此的心事,媽媽很常感嘆說:「很多觀念我這年紀才知道,但 神都教你了,如果我有盲點的地方,你要跟我說喔。」教會的資源很豐富,所以回家的時候,媽媽也允許我在客廳參與線上的主日禮拜。
「吃飯囉,啊今天牧師講了什麼內容,說來聽聽,看你抄筆記抄的那麼勤。」
我今天呢,也持續地寫下自己與神結緣的故事。
延伸閱讀:何謂攝理?
攝影小故事21~從花粉到蜂蜜(新竹公園櫻花季)
“<自己不行動而無法得到蜂蜜的人>
以為蜜蜂只要採花蜜來儲藏就會變成蜂蜜。
<不行動而無法得到的人>會認為別人是白白得到的。"
要禱告,所願之事才會達成
週末的行程,本來像一場連環車禍一般,全都撞在一起了,所以即便提早規劃,但是還是沒辦法排開。
畢竟都是答應要去做、非做不可的事情,但是因為工作進度安排的關係,就不斷被告新的行程。 繼續閱讀 要禱告,所願之事才會達成
攝影小故事20~提升層次到不一樣的世界
“<提升層次的人>會得著與之相符的一切" ––鄭明析 牧師
繼續閱讀 攝影小故事20~提升層次到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