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去年出差的經驗,寫過中國以及返台的防疫旅館作息。如今自雙北實施第三級防疫已過了一週,有了防疫旅館的經驗,這次的時間安排就更加自在、彈性。以下就分享我的時間分配原則,以及執行的狀況。

因著去年出差的經驗,寫過中國以及返台的防疫旅館作息。如今自雙北實施第三級防疫已過了一週,有了防疫旅館的經驗,這次的時間安排就更加自在、彈性。以下就分享我的時間分配原則,以及執行的狀況。
答案說出來會有點自虐的感覺,那就是標題的:擁有柔軟內心卻強勢的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從大主管身上得來的,部門主管年紀35歲左右,外型也很年輕,時常臉上堆滿笑容。說他還是碩士生,應該很多人都會相信。其實他的本性並不是那種情緒化、嚴厲的人,但工作需要,加上時常要與更高層來交手,所以在實務上總是要展現強勢一面才行。因此常常有為了解決問題,盯著我們到凌晨一兩點,直到問題解決出來、告一段落才罷休。隔天又得正常地九點進辦公室,繼續推進問題。因此同事們給他一個『近戰系』主管的封號,只要出問題第一時間他就會殺到前線來監督。身為下屬,被指揮、被要求是沒什麼理由抱怨,不過有時大主管也會對合作的廠商發脾氣,下達一些嚴厲的要求,就會讓我們對協力廠商感到抱歉。
同事們都傳聞,在我到職之前,是由一位老主管擔任部長,那時才是真正的黑暗時代,老部長會在辦公室破口大罵、大力拍桌,開會時為刁難而刁難,甚至為了解決問題,每天超時上班、加上週末凌晨的電話騷擾,讓本來單純的工作內容,每天得在高壓下執行。一開始聽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畢竟沒有親眼見過,沒有什麼好批評的,當成一件辦公室軼事聽聽而已。然而後來跟同事比較熱絡時,一個人主動聊起:「當年誰有被老主管罵過呢?」在場的人都搖搖頭,有些人業務沒有直接對到部級主管,另外則說那些常被罵過的人早就跳槽。當時大多數人都是旁觀者,真正每天被針對、施壓的人,正是當年還是課長的『部門主管』。
老主管離職才一年多而已,部門的風氣慢慢在轉變,部長本質上不是這樣子的人,所以他也在摸索如何用更和諧的方式來推動部門業務。換個角度想的時候,發現主管也是個內心柔軟的人。許多工作項目,他都是用跟大家一起奮鬥的方式來執行,雖然我們被盯著弄到凌晨,但換個角度想,我自己的業務少時,都是準時下班,但主管則是每天要督促不同的業務,每一天都得待到深夜,或者是凌晨還在思考工作上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另一個令我改觀的部分是,跟我差不多時間點到職的同事有幾位,有時部長會直接跨過課級主管給一些額外的業務。一開始蠻緊張的,常常都是突發任務且是過去根本沒接觸過的內容,內心會想幹嘛分配給我,找有經驗的人去做不是更好嗎。然而實際執行後,會發現部長的目的是想藉機栽培一些專業能力給我,他會跟我聊聊對理論、設計理念的想法,並推薦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什麼相關的內容,也許是產品規格書、或是搜尋特定的關鍵字找理論。至於後續有沒有執行就是看個人造化,我個人是會把這些名詞記錄下來,趁業務比較空閒時可以去研讀。
在教會中也有外表很強勢的弟兄姊妹,時常會有人在跟他們互動的過程中內心受傷、遭受打擊。但對我自己而言,跟這些強勢的人接觸時,我更多的時候是選擇「理解」,必定是有什麼樣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塑造出這樣的個性。用更高的視野去看待這件事時,就不會陷入在人與人的爭執中,覺得對方愧對自己。內心受傷的時候,總在深入禱告中,神在機緣巧合下讓我解開這個人所帶給我的傷痛。
以最神奇的一件事情為例,曾經一位聖職者總是用很強勢的方式對待大家,常常把:「笨蛋、笨手笨腳掛在嘴上。」私底下有些人都會氣憤地談論跟他的互動經驗,也不斷跟其他的牧師們申訴。我自己也在過程中心情有被打擊過,雖然常在禱告中傾訴這件事情,但是畢竟沒有好好對談的機會,沒辦法掌握對方真實的狀況是什麼,所以那就像個負能量的漩渦,越思考只會越陷越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持續為這件事情禱告的關係,隔了多年之後,在另一個場合,就聽到了對方的「告白」,原來當年他也正處於低潮中,每每都在口出惡言後,獨自一人時又在神面前感到羞愧,行為與想法不一的生活讓他很自卑、也很痛苦。因為用錯誤的觀點去看待教會的弟兄姊妹,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自己活得很辛苦。比起去怨恨對方,聽到他的告白後,我的想法是:
所以我也真心的祝福他,在聖職的路上可以繼續服務弟兄姊妹、引導更多的生命。
人們常會用自己的標準、用自已『做得好』的部分去審視別人『不擅長、做得不好』的地方,但神不是用這樣的想法去看待人的,每個人需要克服、得勝的都不太一樣。如何與強勢的人相處呢,我想每個人的秘訣都不一樣,如果在強勢的外表下,發現他擁有一顆柔軟的內心。
即便過程未必不順利,我還是願意與他們共事、相處:
有些人在上教會的過程中與人發生爭執,而不願意再上教會。我自己也曾因為無形的強勢感,讓人很難跟我相處,事隔多年後,我告訴當年的學弟:「當年我太不足了,請你原諒我。」
懂得放下過去的人,也才能盡情地掌握住
.
.
.
.
.
.
未來太遙遠了,放下過去,盡情地掌握『現在』吧。
延伸閱讀:離開攝理教會
最開始上教會的時候,教會中有幾位哥哥,是一輩子不結婚,像神父、修女奉獻自己的時間給聖三位的人,他們被稱為『信仰明星』。然而關鍵是在於愛神、活出基督的精神,在弟兄姊妹中做信仰榜樣的人。不結婚的人不等於信仰明星,信仰明星不結婚,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概念。
繼續閱讀 不要「尋找」為天而活的人,而是「栽培」每個人我是一個很逞強的人,不過在交通安全上,則是一點也不願逞強。 也不知道適不適合說嘴,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真的沒有遇過行車糾紛或實質的車禍。騎車時的「風險評估」指的是,根據自己的車況、精神、體力,去調整行程,以及決定該不該這樣做。大多數的時候疲憊並不至於讓人睡著,但反應速度會變慢,除了道路速限外,也該根據自已的體力去調整行車速度。
繼續閱讀 平安上路、平安回家:騎機車的風險評估我看海綿寶寶的經歷並不豐富,並不是討厭、或對這個節目有什麼成見。純粹是這個節目恰恰與我擔任電視兒童的時間錯開。就算有播,常常同一時間有更想看的節目。 在為數不多我看過的集數中,我特別有印象的一集是「快樂心」,你可以輕易地在網路上找到原始影片,並且有許多人分享對這集的感想。
即使節目長度只有短短十分鐘,也足夠在我腦中烙下深刻的印象。這集的內容裡,海綿寶寶太喜歡笑,為了讓他閉嘴,章魚哥騙他如果一直笑「快樂心」會壞掉。海綿寶寶因為太意識、過度忍耐,一度以為自己的「快樂心」壞掉,章魚哥在揭開自己的陰謀後開懷大笑,想不到真的笑壞了自己的快樂心,結局還靠海綿寶寶捐贈了一小部分的快樂心給他。
曾經每個人都有一顆快樂心,但是「長大」讓人不斷去壓抑自已真實的想法,等到回過神來,快樂心已死去了。大概在小二、小三時,我很常因為自己的天真的發言、行為冒犯到他人、受到教訓,那個時候的我,不太知道為什麼老師生氣、為什麼父母傷腦筋、不了解哥哥姊姊會對我不理不睬。
“這些想法只要不說出來,就不會被罵了。”
就這樣,等到我回過神時,我已經不太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我的歡喜、我的悲傷。就像味覺壞掉的人一樣,我在情感方面壞掉了,什麼是真正的開心呢?笑話的笑、考試考高分的笑、朋友相處的笑,好像不論什麼事情都沒辦法觸動到內心的開關。
進入大學時,我什麼活動都來者不拒,但是就像美食街試吃一般,並有沒有找到什麼值得我停留腳步、投注時間的事。雖然一次次試圖激起內心的波瀾,但最終仍以無收場。剛開始學長們邀請我聽聽看聖經課程時,大概最開始的一段時間也不在狀態內吧。直到成為基督徒後,才知道與當時的牧師吃過一次早餐後,牧師給管理我的哥哥建議是:「不要花時間在他身上,聽話語一點反應也沒有,這種人是無法持續地信仰下去的。」
雖然學習聖經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神的回應。
但這真的是值得我一輩子追隨的信仰嗎?
當我逐漸融入基督徒的生活時,這個小聲音時常地浮現在我的內心中。某天清晨,我在禱告中,細數了自己在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我所經歷的恩典與動工,甚至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所產生的奇妙改變。
那時我跟神說: “我覺得這輩子最不可能擁有的東西就是——真心的微笑。請神動工賜與我發自內心的微笑。對我而言,這就是最大的神蹟。這是靠金錢、我自己的努力也絕無法得到的寶物。”
另一個跟「快樂心」有關的故事是,當時教會中有位弟兄,雖然生活中有很多苦難,但他總是能充滿微笑地面對一切的問題,時常貧窮到一毛錢不剩,只能趁別人吃飯時,分一點飯菜來充饑,也因為學業表現不佳,常常被師長強力責備。他被生下來的時候就嚴重發育不全,醫生一開始還說他應該活不過一歲,發育不全讓他後天做什麼事情都很辛苦,偏偏從外觀看來他又與常人沒什麼兩樣。父母雖然是基督徒,但在付出愛方面非常的生澀,只懂得打罵教育,或是乾脆就放著不管。然而他說雖然有很多難過的事情,但他很小的時候跟神禱告說:「神啊,請你賜給我一顆歡樂笑笑心,讓我能面對所有的苦難。」 所以不論遇到再辛苦的事情、嚴重的問題,都能夠微笑著面對眼前的問題。
因著他的這樣分享,讓我想起曾經禱告的內容,才發現走在這條信仰的道路上時,不知不覺我也擁有了:
現在廣受通勤族、居家、睡前故事的Podcast,在年初就有意製作,但當時有其他的直播計畫。上個月直播到一段落後,便緊接著製作Podcas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