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信仰的時候,尚不懂得如何禱告,只是流水帳似的跟 神報告自己一天發生的事情,也稟告自己明日行程而已。因此當時傳道自己的哥哥就建議我,在針對未來的行程、將要去做的事情禱告時,加上一句:
「願這一切的事都按照 神的旨意成就。」
後來也在持之以恆的禱告中,漸漸地發現生活中所產生的奇妙變化。事情往往都比自己預期的更理想的成就,或是在我思慮不足之處,因著禱告後再去做,雙贏、多贏的局面,更是時常發生。

初信仰的時候,尚不懂得如何禱告,只是流水帳似的跟 神報告自己一天發生的事情,也稟告自己明日行程而已。因此當時傳道自己的哥哥就建議我,在針對未來的行程、將要去做的事情禱告時,加上一句:
後來也在持之以恆的禱告中,漸漸地發現生活中所產生的奇妙變化。事情往往都比自己預期的更理想的成就,或是在我思慮不足之處,因著禱告後再去做,雙贏、多贏的局面,更是時常發生。
【經經計教】每兩週挑選一個聖經的片段,聊聊與之相關的有趣故事,以及背後的信仰觀念。
這次的主題跟聖經中提到約書亞禱告,發生日月停止的事情有關,宗教與科學的發展過程中,也曾為此產生衝突,然而科學真的與宗教是相抵觸的嗎?
——
更多相關內容:
<核心>會在最後闡明
天空的立法者(上)
天空的立法者(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有四隻猴子的隊伍,大猴子走在最前面,負責吩咐大家今天要去哪裡採集食物、規劃在何處要搭建屬於他們的聚落。四隻猴子行動時,總是按照次序,由大猴子走在最前面,其餘依序跟上。為了勘查四周的狀況,他們爬上大樹,環顧四圍的狀況。但實際上,只有大猴子站在最高處來觀察,第二隻猴子攀在大猴子下面,抬起頭來,只看見大猴子的屁股而已。 繼續閱讀 [企業管理]四隻猴子的勾心鬥角
最近因為要申請入伍的役期折抵,回到高中母校申請軍訓成績。我高中三年花在讀書的時間其實都差不多,我是那種從來都不熬夜的人,不過我的班平均從高一的11名,到最後高中是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高一的成績其實算不上太好,因為很大一部分是靠軍訓、美術、家政這類課程的成績來提高名次的(我對課程參與度蠻高的)。
我國小時還曾一度數學平時考考了27分當著全班的面被老師恥笑,國中時開始花時間讀書,我自己的觀念是,因為未來要應付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因此比起投資很多時間,更重要的事要提升讀書效率、提升做事的效率。除了讀書之外,年紀越長之後,發現要處理的事情真的越來越多、越複雜,而且這些這些「考試」往往都沒有標準答案,諸如:健康管理、居家打理、理財、人際經營、生涯規劃……等等。
鄭明析牧師說,如果前往一個地方,會依照搭乘什麼工具來決定所花費的時間,人生也是這樣,要完成自己所願的事情時,比起擔心無法做到,更重要的是:「要用什麼方法去實現。」
對於高中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讀書這件事情,其實到頭來我自己是「有一點」後悔的,人的想法真的很狹隘,如果想要拿到好成績,就只會拼命地準備考試的題型,但是很多時候這些填鴨式的方法並無法真正的提升實力,有些人也因為過度的陷入一件事,而失去了健康、親情、友情……等等。
因此比起羨慕別人擁有很多,不如首先提升自己的性能吧,除了外顯的能力、專長之外,提升腦的性能,如此一來使用對的方法、走對的路,會比起想像地成就更大的事物的。
“如果好好學開車,就能開著車到處跑,比用走的方便許多。
<自己本身>如同「汽車」。
總是要讓<「自己」這台車>變得性能更好、更安全才行。
這麼一來,過人生就會更好、更輕鬆、更方便。" ––2017年10月29日鄭明析牧師證道話語
這要從我在研究所時修的一門課說起,這是一門結合中醫與數位訊號分析的課程。
老師是一位基督徒,這門課為了能將電機工程的技巧應用在中醫診斷上,因此會有一些中醫的知識簡介,而這位老師也會從基督徒的立場,說明一些人類與身俱來的奇妙生理機能。 繼續閱讀 [信仰]感謝神,我生病了
本文:約翰福音2章1-11節 繼續閱讀 2016-10-16主日禮拜~<核心>會在最後闡明 神是秩序的 神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有兩隻手錶,一隻時間永遠不準,一隻一天有兩次時間是準的,請問你要選哪一隻呢? 繼續閱讀 歷史的鐘錶與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