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中有一群很了不起的姊姊,美工設計是她們最在行的事情,在籌備活動上,每每要製作各種文宣品時就是她們登場的時機,大多數的活動的規模都不足以大到將文宣品送廠商印刷,即使是聖誕節的表演,因為行動裝置、網路的普及,大家更喜歡透過電子DM來分享資訊。
因此不上不下的數量就讓人很難為(50、100張),為了節省成本,大家都透過一般印刷後,使用裁刀裁成適當的大小。去年設計了一套桌遊,可以讓參與者在遊戲中很自然地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經歷,達成互相交流的目的,光卡牌一副就有60張。
最近又追加三套,人工把卡片一張張裁切成撲克牌大小真的花費不少時間。
因此我總是尊稱她們為「『裁紙』佳人」,活動前一天裁切紙張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要怎麼讓卡牌雙面列印呢,這次實際跑了一趟影印店,才發現當初在做美工設計時,設計者有多麽聰明。
影印機在列印時每次「咬紙」的位置都會有些差異,導致雙面列印時,不可能恰好把正反兩面的圖稿對在一起,因此在牌背的設計上,刻意上下左右都多出0.3公分,一張A4紙可以排到九張卡片。
去列印時,影印店老闆都會先吐槽說:「不可啦!沒有用啦!怎麼可能疊在一起。」
列印好之後,就對著燈光一直端倪:「歐呦,這麼厲害,抓得剛剛好。」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這次為了列印三套桌遊,弄了20的張的厚卡紙,後來發現遺漏了幾張卡,隔天又去補印,老闆相當疼惜的說:「你們昨天那些卡片,應該裁的很辛苦吧,太了不起了。」
補印完之後,老闆主動地說要幫我裁切,談話中告訴我裁紙機的正確使用方法:「裁紙機是利用摩擦的方式,把紙張撕開,所以有兩個訣竅,通常大家都不喜歡裝壓紙板,但這導致大家裁切時常常失敗。
(黑色可以滑動的那一塊就是壓紙板)
第一個你手要壓好紙張,沒壓好會導致裁切時,紙張會滑掉、裁不斷、或撕破。
第二個是刀不要一股腦的用力壓下去,裁刀本身「不是銳利」的,所以常常有人說裁刀不夠利,或是網路上有人在詢問能不能磨裁刀,這都是錯誤的觀念。
只要穩定地施力,壓下裁刀,壓到把紙裁斷就可以了,不要一口氣壓到底,會發出難聽的聲響,也影響裁刀的壽命。
施力時除了往下的力道之外,要施一個往左的力道,這樣重合的縫隙才不會跑掉,縫隙太大就沒辦法透過摩擦力來裁切,也要校正鬆緊度,太鬆自然沒辦法切好。」(之後再拍個影片)
老闆娘的裝扮很休閒,T恤搭配短褲涼鞋,相比之下老闆的打扮就很醒目,每天都穿著襯衫配西裝褲、皮鞋,在狹擠、燥熱的影印店工作,總沒什麼表情,也不太會搭理人。這次邊分享一邊飛快地幫我裁切著紙張,難得可以展現一下專業,無法掩飾心中的喜悅,什麼訣竅都傾囊相授,也讓我練習用他的方法來裁切。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但是投資時間、去研究的關係,所以他們成為這方面的達人,每次看姊姊們裁切,都裁的很優美(優不優雅的話,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實際上自己在用的時候都是亂無章法的亂壓,也常想說:「哇,怎麼這麼爛的裁刀還繼續在用。」
不過這次老闆說,他用的裁紙機,買了十年從來沒有維修過,我一看款式剛好跟教會中的一模一樣,不禁反省:「原來是我沒有好好對待它啊。」
下次裁切紙張時,大家也試試看以上的技巧吧。
就像這件事情一般,我體會到生活中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比起抱怨別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好的運氣,更是思考到:「我自己有沒有帶著正確的想法來做呢?」
原來這些不順利、挫折、甚至是傷害,是自己造成的啊。
“出錯和失手的人是因為沒有<確認>,沒有<研究>。
一定要一邊<研究>,一邊實踐。"——Jung Myung Se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