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鹽18~不要隨便幫忙,少自以為是

月明洞鄭明析男弟子
這不是一個通用的方法,但對於我而言,攝影大大地影響了我的個性、人際間的互動。
最近才聽到同學抱怨,一個學弟搞不清楚狀況,就用手突然去摸自己(女生)的頭髮,想幫忙把頭髮上卡到的落葉碎片拿掉。 繼續閱讀 光的鹽18~不要隨便幫忙,少自以為是

廣告

[一聽再聽]Get over——Dream(ヒカルの碁/棋靈王主題曲)

一個人在通勤、獨自思考時,戴著耳機尋找一個依靠或者是氛圍,在急速的網路世界中,這些歌使我們放下手邊的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只想讀讀它的歌詞,然後裝載著力量、方向、感動,繼續一次剛強壯膽的行軍。

繼續閱讀 [一聽再聽]Get over——Dream(ヒカルの碁/棋靈王主題曲)

[福音歌曲]老師(獻給永不放棄引導你人生的那一位)

你人生中是否也有這樣一位,為了你,鞠躬盡瘁呢?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從小到大接觸了很多的「老師」,不過對自己帶來影響力的人,未必就是課堂上的老師。
在大學剛入學時認識了鄭明析牧師,他說不要叫他牧師,如果叫牧師就會很意識身份,很有距離感。
世界上有教導數學、文學、科學、體育、人文、藝術……各領域的老師,因為我是教導如何度過人生的方法,那麼就是「人生老師」,稱呼老師就可以了。

你也有對你影響深遠的「人生老師」嗎?
5月15日是韓國教師節,又稱為「恩師節」,恩師比老師還了不起啊,因為真的從中受益了,所以獻上那份「感恩」不是嗎?

然而
“在教師節不要只是感謝能遇見「他」,
去實踐「老師」期盼事情吧,
報答並感謝他的恩惠,這樣就會彼此喜悅。"

——
歌詞

舌頭都磨破 你以言語教導我
身軀都磨破 你盡全力行動

舌頭都磨破 你以言語教導我
身軀都磨破 你盡全力行動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願我餘生 身軀都磨破
願我餘生 舌頭都磨破
將呼喊 實踐行~動

-間奏

努力掙扎 領受話語
讓我生命 重新甦醒
我會絕對 順從話語
按照話語 實踐努力
必要如此 達成話語

-間奏

舌頭都磨破 你以言語教導我
身軀都磨破 你盡全力行動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請求你 再次地 教導我
願我餘生 身軀都磨破
願我餘生 舌頭都磨破
將呼喊 實踐行~動

[一聽再聽]宙船Sorafune(日劇My Boss My Hero主題曲)

一個人在通勤、獨自思考時,戴著耳機尋找一個依靠或者是氛圍,在急速的網路世界中,這些歌使我們放下手邊的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只想讀讀它的歌詞,然後裝載著力量、方向、感動,繼續一次剛強壯膽的行軍。


My Boss My Hero改編自韓國電影「頭師父一體」(韓語:두사부일체),這部日劇是高三的時候看的,當時音樂課老師說她看過這部日劇後,覺得對學生很有啟發性,所以就每週在課堂上播放。
雖然現在想想,似乎不太對勁,把日劇全部下載下來燒成光碟,每節課播放就度過了半學期耶(她教高三的所有班級)。
My Boss My Hero
故事敘述黑道出身的男主角(長瀨智也 飾演)到高中就學的故事,在這之前他就是個打架的殺人武器,在學園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意義,也改變了許多錯誤的習慣、價值觀。
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前一兩集,講到海倫.凱勒學習的故事,因病造成的後遺症,導致她失明且失聰,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次接觸流動的水時,冰冰涼涼的感覺,讓她體會到這些文字背後所蘊含的真正意義。所以日劇中男主角也是透過一些事情嚐到了學習的滋味,因此模仿海倫.凱勒的口吻一直喊著:「Water!Water!」
my boss my hero

歌詞中形容著那帶著嶄新希望出現的人,在搖擺、迷航的船上出現,由他來領航,那麼在我們的人生中,是否也有這個英雄,來領航我們的人生呢?
雖然是呼風喚雨的黑道老大,但也是因為遇見了老師,生命轉變了,你也尋找看看吧。
——
歌詞
去劃起那艘船吧
用你的雙手划起那艘船
讓你笑容消失的人
不要把你的槳交給他

那艘船現在何處?
正漂浮在水面嗎
那艘船現在何處?
正在艱難行駛嗎

當遇到困境時
也要逆流而上
不要害怕挑戰
不要害怕受傷
即使所有的水手
都驚慌逃離

去劃起那艘船吧
用你的雙手划起那艘船
讓你笑容消失的人
不要把你的槳交給他

接下來的考驗是什麼
又評判些什麼
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靠什麼才能讓船越駛越遠呢

接下來的考驗是什麼
又評判些什麼
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靠什麼才能讓船越駛越遠呢

去劃起那艘船吧
用你的雙手划起那艘船
讓你笑容消失的人
不要把你的槳交給他

不斷地跟我討論吧

攝理教會研究生
學長研究的題目一直碰到瓶頸,將近一年以來還是連想量測的結果都沒有得到,更不用說進一步的分析。
在做的實驗並不是什麼獨創性、前所未有的內容,不過基於研究的精神,老師更期待的是我們在發展一套技術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觀念、方法論。否則只要跟技術成熟的實驗室請教,不僅是實驗方法,應該連程式碼都可以給我們。但令人痛苦的是每週開會的時間,學長會報告按照老師指導的方向嘗試的結果,放上許多波形圖,接著又是大夥一陣虛無縹緲的偵探推理時間,一小時後「大致」又得到一些新的想法,最後所有人又都在不確定性、一頭霧水的情況下結束。
想必是這樣的狀況持續太久了,所以這次老師耐不住性質地發洩了下情緒:「我覺得你太少跟我討論了,這一點點內容為什麼要做一個禮拜呢?不是把圖片展示出來就好,我想知道你對於這個實驗有什麼看法。你其他的時間都在做什麼呢?」會議室的空氣頓時僵硬了起來,大家的眼色各自看向不同的地方不想跟老師對上眼。

被這樣責怪,第一時間我想任誰都會無辜地說:「我都按照你的吩咐去做了啊!實驗弄不出結果,我也很悶。」
學長板著臉回話說:「我還有做更很多嘗試,修改其他變量,但是都沒有具體的效益,所以就沒放出來。」
老師接著說:「你應該要不斷地跟我討論才行,一週一次是不夠的,而且你做了什麼都要讓我知道,這都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不然每次我都是來這裡當場解決你的問題,這樣毫無效率可言。最起碼前一天你要把分析的訊號結果都寄給我,讓我看過之後再討論吧。好的、壞的,你都要跟我報告,不是有東西、有成效的才報告,沒有結果的也都要跟我說。」

可以理解學長很悶的心情,現在連訊號都得不到的,根本沒辦法著手分析,更不用說進行碩士論文的研究。
會議結束,大家摸摸鼻子,今天早早就離開實驗室回家去了,我自己一個人還留在實驗室,靜靜地沈澱心情,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又跟主對話起來了:「似乎……,我在天的面前也是如此耶,很少討論。」

此外,我總是想呈現好的一面、好的結果,覺得浪費時間、沒意義的事情就自己默默地放在心底,學校老師自然是無法跟主的層次比較,主想要愛我、關心我、幫忙的內心是更強烈的吧?主一定也不想看到我那獨自奮鬥、掙扎的模樣。
“不斷地跟我討論吧!"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早上又聽到更進一步的教導:
“雖然先試著去做也很重要,但比那更重要的是方向。
先試著去做對的事物,這是挑戰也是奇蹟。
然而,你因為想做自己期盼的事,
就說:「先試著去做再決定嘛!」這是讓自己合理化。
不論何事,方向都非常重要。"

頓時解開我的疑問,仔細想想每次尋找神的契機都是卡關、遇到困難的時候,但關鍵是打從一開始我就沒有好好的討論、確認方向,一股腦地按照自己的理解、猜測去做。
「但是非要確認到得到回應為止,得到具體的教導為止,那豈不是綁手綁腳,總邁不出腳步嗎?」

“行為累積起來而喜歡時,那份力量就會很龐大。
因為只要喜歡,就容易走那條路。
不要把「先試著去做」用來將自己合理化,
而是把這當成挑戰「對的事物」的方法吧!"

這真是句拗口的話,當成.挑戰.對的事物.的方法,也就是說比起一直問為什麼?或是盲目地做。
更重要地是確認好方向後,努力去實行、完成那件事情,對嗎?
「這樣說我就能理解了,因為不論是走上怎樣的路,因為還沒看到結果,所以都會產生疑問、恐懼、擔心,但關鍵是一旦得到了正確的方向,把事情完成就是我自己的責任。」

「原來討論就是如此的重要啊。」
坐在實驗室的位子上托著腮,我心想,某種程度來說也有老師表達得不好的地方,不過根本來看,老師是真正為了學長著想,也很想幫忙的關係才那麼說的吧。
為什麼他可以做出這麼棒的指導呢?
在團隊中常常只會著眼於能力很好的成員,如果要不偏離道路、長遠地經營,果然還是得找到導師才可以。

“只要稍微多做一點,「問題」就能解開。"——鄭明析牧師
只要稍微多思考一點,就不會誤會啊。

學習吧,不要只是獻上笨拙的愛

護魚步道
今天是實驗室難得的出遊,早上得到一個教導:「越成長,就越不該忽略學習。這樣才能被長久使用,也才能持續提升層次來被使用。」
雖然沒有講明是指什麼事情,但是自己也把這個當成今天要努力的方向,果然是按照帶著多想學習的心而決定的,在今天就學習了兩件新的事情。
第一:懂得適時放棄,珍惜在你身旁更有價值的事物
本來早上是打算路跑之後再中途加入實驗室的出遊,但那其實只是一次短程、免費路跑,本來固執的個性就覺得既然報名了就不應該取消,但後來想想,如果因著「晚到」把這當成藉口,疲憊、沒有力氣的度過一天,又希望別人體諒,這值得嗎?甚至還可能受傷。
比起多而又多的路跑比賽,難道與實驗室的同學們一起出遊有那麼困難嗎?
幾經掙扎後是我改變了自己的規劃,充分準備後參與了全程的出遊。

南庄桂花巷
第二:不要只是獻上笨拙的愛
中午與教授用餐後,短暫與老師分開的時間,我們一群學生一邊逛街一邊吃喝,其中一段大家停下腳步把手上的食物吃完,隨後就在那邊開始拍起照來,拍了幾張後就有人提議:「我們來排字,排"I ❤ Lab"好嗎?」
拍完照之後,每次我都會把照片整理在實驗室的社團裡頭,最期待就是老師檢視這些照片的時候,因為老師會本能地在喜歡的照片上按讚,一般攝影的想法是,如果把主講者、主角拍的好看一定會得到青睞的,不過跟老師幾次互動下,我才瞭解到,主人最想看到的是賓客、與會者滿足、盡興的模樣。
老師喜歡那些學生自然反應、生動地互動的照片,此外也對喜歡整體的大合照。
看到老師按下那張我們排字的"I ❤ Lab"照片時,我突然想到:「哇,老師看到這張照片一定非常開心吧。學生發自真心地喜歡研究生的生活。」
想到信仰生活時,有時候真的是帶著很僵硬的想法,獻上笨拙的愛,想必讓所愛的 神感到難為情,只能體諒我的狀況而不得不接受那份心意,獻上的往往只是「自己覺得」有價值、喜歡的事物,但我多少時候真的為對方著想呢?獻上能真實打動「主」內心的告白呢?

"<爬上信仰極端的人>,
不論何時 神、聖靈和聖子都能自在地對待他們。
<必須看臉色來說話、要挑時機和場合說話的對象>
其實是「距離遙遠的人」。"—— Jung Myung Seok

攝理教會鄭明析牧師
(療癒的玩偶,希望他們能多多露臉)

醫生的研究夢


每次排行程時,總會有一種無力感,事情雖然不至於相撞,但總是緊密地黏在一起,讓人不得不被追趕。
今天跟老師到台北開會,事前沙盤推演各種狀況,研究如何更好地說明目前的研究進度,不過總跟我們想像的不同,醫生倉促地在午餐的時間跟我們見面,他自己沒有吃東西,稍稍聽了幾句報告後,後面的時間他幾乎不停地回饋建議,直到他手機響起才告辭回去繼續門診。
他本身已經是部門的主任,但還是很積極地在從事研究,在門診、開刀之外的時間,還要做實驗、論文寫作真的很不容易,回程的路上我問老師:「論文、專利這些成果可以幫助他的考績嗎?他好積極。」
「當然多少會有幫助,我對於他們的體制不是很了解,但他已經是主任醫生另外也有正教授的職位,想必自我追求,才持續一直在拼。」
我們合作的對象是這個醫生名下的「醫學中心」,不過這個中心其實只是有一位助理,和兩坪大的辦公室,裡頭兩張桌子、兩張椅子、一個小冰箱,容納三個人已是極限。
老師接著說:「在大醫院中,他本身也有一定的地位,不過實際上能爭取到的資源其實也只有這麼一點點位置,他還是那麼努力地想要在醫學研究上貢獻心力,除了工作賺錢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遠大的理想——希望能有更多病人能被醫治。」
教授自己反省的說:「原來我們做的事情不單只是弄弄數據、做數學分析,是真的會影響到人類醫療的事情啊。」

對啊,雖然現在是這麼忙碌,但絕對不要忘記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如此馬不停蹄的生活著。

“若不醫治生病的人,他終究會死亡;
同樣的,若不醫治心靈生病的人,則永遠是死亡。"——天的話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