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去年出差的經驗,寫過中國以及返台的防疫旅館作息。如今自雙北實施第三級防疫已過了一週,有了防疫旅館的經驗,這次的時間安排就更加自在、彈性。以下就分享我的時間分配原則,以及執行的狀況。

因著去年出差的經驗,寫過中國以及返台的防疫旅館作息。如今自雙北實施第三級防疫已過了一週,有了防疫旅館的經驗,這次的時間安排就更加自在、彈性。以下就分享我的時間分配原則,以及執行的狀況。
很多同事強力推薦的是Switch,來回14天每天都可以過得相當充實。不過已經連電腦遊戲都許多年沒碰的我,就不考慮這個選項了。另一個同事強力推薦的是——跳繩,除了徒手健身外這應該是最容易攜帶的運動器材。我雖然家中有跳繩,不過後來沒有帶,畢竟不是每個旅館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另外跳繩對於「樓下」被隔離的人不太友善,他再怎麼痛苦也不能衝上樓來罵你。實際上真的在房客群組中,控訴跳繩的事件真的是每日都在上演。
第一個不難理解,旅館會提供基本盥洗用品,但是洗衣精不是常態備品。旅館可能會有賣,但價格肯定是得賺你一波。我自己是把剩不到一半的洗衣精補充包用夾鏈袋封好帶出國。另一個則是濾水壺,雖然房間會提供14天份量的瓶裝水(28瓶,不夠喝要再付錢)以及一個快煮壺,不論「上海自來水有沒有水來自海上」,但上海的水質真的很不好。即便煮開、放冷後還是會有很難入口的味道。出發前同事提供的小秘訣,就是買Brita濾水瓶,大大減少飲水的不適感。一種是過濾自來水後再煮,或是放冷後,裝在濾水壺中喝,都不錯。算是隔離期間,我很慶幸自己有準備的小道具。
疫情關係,許多人會攜帶酒精、乾洗手,這些可以攜帶入境,如果對於入住的房間安全有疑慮,可以用來做環境消毒。另外中國政府會發放「消毒片」一瓶,裡頭是片狀的雙氧水,可殺菌馬桶、稀釋後擦拭環境。
食物方面,常見的就是茶包、咖啡、肉乾、泡麵等等。自己平時也蠻容易嘴饞的,但畢竟這些不是必需品,隔離又不會餓到,我就依照手邊現成的物品帶去,茶包、肉乾、小餅乾為主,沒有泡麵。不過我看有些外國人則是幾乎把14天的食物都準備好了,吃了兩三天隔離餐後,就索性把後面的餐點全部取消了,只吃自己準備的。(註:中國外賣服務很盛行,但是能否叫外賣得依照飯店規定)
對我來說目的是出差,所以一到五白天還是以收發信、聯絡工作事務為主、六、日是真的很愜意,連信箱、Skype都不用上,生活節奏會鬆散許多。追劇、看漫畫、遊戲是最多人的選擇,再過來就是徒手健身、伸展,以及上述的跳繩。我為了幫自己增加一些生活動力,訂了一些每日都一定要做的事情:
第一:運動加伸展兩個小時,沒帶跳繩,我則是帶了一個短版的泡棉滾筒(直徑7cm、長33cm,這是我能找到的最輕便尺寸),為什麼不用按摩球呢?
我自己的使用經驗,滾筒應用更廣,更能達到放鬆的效果。另外大學體育課學了陳氏太極拳(沒看錯,學校的課程就是這麼多元),上課時間有限,所以老師教的是簡化版(俗稱短架、小架),這次著手學較複雜的老架74式(除了技巧、也考驗記憶力),以及基本的國術站樁(除了熟知的馬步外,還有弓步、虛步、獨立步、撲步……等等);
第二:用MooInk讀之前沒空讀的書,許多運動動作我就是從《囚徒健身》這本經典「徒手健身」書學習,有些則是小說、經典文學、雜書;
第三是看電影,我大概一年只會進電影院一次,都是呼朋引伴的情況下才會去。其實我是很喜歡看電影的,但是我知道一但陷在裡頭就得花上很多時間,喜歡的事情不一定就要去做,算是我的哲學之一,因此假使真的要搭流行,我也只會花個5~10分鐘找部電影點評,當個雲觀眾。隔離期間我列了一些清單,同時也避免自己花過多時間,一天也只允許看一部,最後看了六部。
第四當然就是寫文章,忙碌的時候雖然有點子,但是偏偏就沒有那個時間沈住氣,好好地把它完成。接下來有不少11月到來年的文章,應該都是在隔離期間完成,只是安照時間去排程而已。
每日完成這四項,大概就佔據我5~6小時,讓我可以在處理工作之餘,盡可能地把剩下的時間填滿,又不至於透支自己的精力。
入境的時間為2020年11月初,從上海浦東機場進入。中國的規定是不論你從哪裡來,都要在機場再篩檢一次(如上篇所提,要捅鼻子),接著等候遊覽車載你到防疫旅館隔離(隨機分配)。隔離的政策不斷的在調整,常見有14天、跟7+7兩種(上海7天、目標省份再7天),另外針對高齡或特定族群有其他方案。實際上,這些方案還是不斷地在改變,我們抵達的那天,配發旅館時說7+7暫時不能用,有些大陸人氣得直跳腳,覺得跟自己出發前得到的資訊不同,許多計劃被打亂。
繼續閱讀 新冠肺炎影響下的中國出差——隔離環境對台灣來說,上半年疫情緊張,所以當時到中國出差的同事個個都是抱持著一種視死如歸的感覺出發的。比起以往的短期出差,公司希望減少往返各14天的隔離需求。所以一趟去,就是近三個月的時間,確保公司產品可以順利量產後再回來。以當時待在台灣的我來說,覺得出差真的是一種孤立無援的絕望,很多第一線的問題都需要臨場排除,台灣辦公室所能做的,絕大多數都是施加時間壓力,以及對於已發生的問題,丟出更多、更多的問題與質疑。
繼續閱讀 新冠肺炎影響下的中國出差——行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