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與盲: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

回顧過往的生活,過往所經歷的困難,如今皆以成為趣味、不可思議的經歷。一度我也驚嘆,為什麼自己可以在如此折磨人的環境與條件下前進,在每個階段中都能心無旁騖的,緩慢但是明確地朝目標前進。

大學四年級修了一門非常受歡迎的通識課「運動與健康」,上課的巫老師同時是游泳校隊的教練,她曾分享帶隊的時候,選手因為太過緊張,肌肉緊繃到無法將手打直的程度,這個時候不是要告訴選手說:「不要緊張、不要緊張。」而是要引導對方,把緊張的情緒聚焦在對的事情上面,去思考自己能不能在這個比賽中,將實力發揮出來,去思考等一下每個動作會牽動的肌肉,以及需要搭配的呼吸節奏,慢慢將多餘的擔心丟掉。

因此我所做的第一個練習就是在每個當下找出該做、該優先關注的事情,有些事情一時之間沒有解答、無法改變,比起一直想那些悲傷、灰暗的事情,不如多關注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資源。所以在升學、服替代役、工作的每個階段中,有時候醉心於工作,有時則是為了教會、為了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而花心思。某次工作極度忙碌時,一週中,我每天都在公司洗澡,有天是工作到凌晨洗完澡回家就睡覺,其他天是早上穿著睡衣來公司洗澡,洗完再上樓。今年也曾36小時以上沒有睡覺,參加主日禮拜、跟家人爬山,接著再加班14小時,到隔天中午如此來完成一切工作。

然而比起覺得這一切很痛苦,我只是去思考,現在應該要做什麼、等一下要做什麼事情,一邊專注當下、一邊期待下一件可以做的事情。參加禮拜很開心,跟家人一起爬山很開心,為了要跟工作上的事情做個了解也很熱血。曾經在特別辛苦與茫然的階段,自己常聽張艾嘉《忙與盲》這首歌,其中副歌說到:「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當時並不知道那個痛苦的階段會持續多久,我心裡預期的時間是一年,實際上後來只持續了半年,工作與環境便在一夕之間轉變了。

事後媽媽問我,後不後悔那半年選擇了那樣的生活。我都笑笑的說:「每個人都是自己選擇的,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心裡則想著,因為是好好禱告後跟 神一起做決定的,所以唯有珍惜而已,那時做了從各方面來看,都非做不可的事情,因此非常寶貴。人們只能用自己的立場說該選A、該選B,為此提出各式各樣的理由,我選A的時候支持A的人很開心說:「選的好啊!」我選B的時候支持B的人說:「你終於肯聽我勸了。」但 神則是說先選A,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之後去做B,做B的時候要努力學習,之後會賜下更好的。

因此後來北上第一份工作時,面試時我跟主管說,這個領域的工作,每一份職缺都說在找有經驗的人,但是我有理論沒有經驗,希望在這份工作我可以得到很多實務上的經驗。因為設定了這個目標,不論過程中發生了多少狗屁倒灶的事情,我都還是盡可能找出可以學習的技術、溝通技巧、處世之道等等。結果僅兩年的時間,我就被當時的協力廠商挖角,成為供應商的一份子,這也比我當初設定工作滿三年再轉換的期限短了不少,時間長短並不是問題,而是我是否做完這個階段該做的事情,以及準備好迎接下一個階段。

鄭明析牧師這週寫的信件中提到:「智慧就是 神,愛智慧吧!智慧讓人即使辛苦也能安全地行走在生命路上。」附上了一張插畫,畫中一人爬山、一人走平面道路。有姊妹指著圖畫問說,哪一條才是生命路呢?許多人直觀說,這句箴言就說「辛苦也能走生命路」,當然是爬山的人啊。可是圖中兩人的目的地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我個人覺得圖片看起來,不論辛苦、不辛苦都要能安全地走在生命路上,為了天的理想與自己內心的判斷來前進,這樣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吧。

“忙忙忙 忙忙忙 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 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 |
盲盲盲 盲盲盲 盲的已經沒有主張 盲的已經失去方向 忙忙忙
盲盲盲 忙的分不清歡喜和憂傷 忙的沒有時間痛哭一場"

已經有四年沒有主動聽這首歌了,最近再聽到時,我已經沒有當時的鬱悶與茫然。雖然現在的生活依然忙碌,但是因為了解自己想度過什麼樣的生活,朝向生命道路,努力前進不懈,因此覺得很有意義和幸福。